人类把地球资源变现的行为,每一天都在发生,
当我们安享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舒适时,
我们或许也正在掏空未来。
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我们是否只能二选一?
HBO原创迷你剧集《核爆家园》(Chernobyl),还原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车诺比核灾,以一幕幕震撼画面呈现核灾事故发生的前后对比。核电站建成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前苏联最繁华小镇;但在核电站因人为疏忽导致爆炸、酿成核泄露后,不少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而导致死亡。
繁华城市一夜之间变成危险地带,以车诺比核电站废墟为中心、方圆30公里内的区域被划为隔离区,区内城镇至今仍被遗弃,而隔离区之内今年7月才宣布开放。
据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几乎年年造访我国的印尼烟霾,肇因是农民及企业以焚烧方式清理稻田和油棕等作物,进而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无能承担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该对人类、环境和经济之间互惠互利又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反思,想一想,该如何把握好那个度。
经济与环保两难全?
人类、环境和经济一直处于互惠互利又相互矛盾的复杂关系。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满足人们需求,作为代价,却赔上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健康,
不禁让人怀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存的可能性。
“你到市场上买东西,每一样都会标明价格,显示它的价值。但环境呢?它没有明码实价,所以很多人看不到它的价值。”UCSI大学商业资讯学院副教授兼绿色经济学家白峻淇指,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评估分为两大类,即环境价值评估(Environment Valuation)及环境评价(Environment Evaluation),前者为隐藏在环境污染、破坏下的价值和损失,后者则为外在看到的成本、损失和利益。
他以近期的烟霾事件为例,指印尼林火引发的霾害问题在表面上无法看到损失,但在环境价值评估下,还会将因霾害病倒的人数、生产力下降等计算在内,算出损失总数。他笑说:“倘若我们要为此要求赔偿,也需要知道价格是多少。”他续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只计算经济上的起伏,并没有将环境耗损也计算在内,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reen GDP,以下简称绿色GDP)则会将这些损失纳入其中。
绿色GDP是以GDP扣除“资源耗减成本”(指土地、森林、矿产和水)以及“环境降级成本”(因环境破坏引起环境等级下降而计入的成本)。“要是GDP报告是以绿色GDP为主,许多国家会发,现他们的发展与损失不成正比,甚至可能在扣除后发现,经济增长等于零。”他指,中国早年曾宣布以绿色GDP替代现有的GDP指数,但后来发现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程度远比预计的还要严重,后来决定同时使用两种GDP。
环保政策成效一般
大马在20年前便已开始参与及实施环境保护,包括保留50%森林覆盖面,从2009年至今已减低了33%碳排放强度(Carbon Intensity),同时鼓励更多社企的建立、鼓励采用再生能源等。然而,白峻淇认为这些举措的成效并不显著,好比银行和大马科技发展机构(MTDC)推出的绿色贷款供商家申请,利率虽低于一般商业贷款,但根据他4年前对200家企业做出的调查,只有少量商家知道这项贷款,当中仅有2家提出申请。
他亦指,东南亚有不少国家都对绿色GDP有所了解,并开始著手。越南因河流污染问题严重,已开始为河流做环境价值评估,确保经济发展不会影响水源;菲律宾今年通过新法令,要求所有高中生和大专生在毕业前至少种植10棵树,以一个世代能种植5250亿棵树的预算,对抗全球气候变迁。另外,虽然各国已有环境保护意识,但目前仅有欧洲部分国家会在发展前进行环境价值评估。白峻淇坦言,人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是人终究需要吃饭,对一些国家来说,即便做过环境价值评估,但在现实面前,也只能二选一。
何谓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经济形势,用以解决现有的经济问题。比如绿色GDP的出现是为了让人们看到经济发展下耗损的环境价值有多大,倘若全球的GDP都改用绿色GDP,那么主导世界的龙头将可能有更多,而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也将有所改变。
——白峻淇
通过认证、严格监管
实现可持续种植
“可持续种植(Sustainable Planting)的概念其实是可行的,问题在于如何实施和监管。”对于市面上众多的环保认证如森林管理认证(FSC)、可持续棕油圆桌倡议(RSPO)、马来西亚可持续棕油(MSPO)等,拥有十馀年森林管理验证经验的社会人类学家林延辉认为,各项严厉条规都是可行的,但在发出认证后,监管工作必须做好。认证一旦发出,相关机构会每年都会派出稽查人员到丘园查看,稽查项目包括园内的其他植物是否有受到保护、开发种植的程度是否有在规定范围内等。“尤其现在科技发达,要是业者为了方便而选择烧芭,稽查人员也能从卫星上看到是哪一块地,一目了然。”
他以森林管理认证为例,指申请认证的森林需要符合条规,该林主若是有1000亩地,但只有80%符合申请标准,可为80%的森林申请认证。“当然会有很多人好奇,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将其馀20%混到受认证的木材里?”他笑说,申请者在申请时需要递上计划书,详细列明之后的砍树计划,包括林子的尺寸、里面预计的树量、每年会砍多少棵树等。在拥有确切数据后,便能得知有即将有多少棵树被运出林子,而相关机构也会在运送路上做稽查,以确运到工厂里的是符合标准的树木。林延辉表示,犯规者将被吊销认证。
目前,砂拉越大部分林子都是州政府租给私企做树桐生意,因此州政府规定这些企业需要在5年内获得环保认证;而西马的森林都隶属于森林局,大部分有环保认证,部分州属因地方较小而没有申请认证,而柔佛和吉兰丹州则曾被吊销认证。
“政府其实很鼓励本地油棕业者加入RSPO或MSPO认证,但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林延辉指,这或许与讯息传达失误有关,大企业了解其概念与实施方式,但这些讯息并未传到小园主这里,导致他们对认证事宜感到厌烦。RSPO和MSPO有许多框条需要遵守,一知半解的园主不知如何下手,加上早年棕油种植可种到河边,而认证其中一个条例就是不可种到河边,直接影响园主收入。“尤其棕油在2012年的价格较高,现在处于低迷状态,更令园主们却步。”
国内目前没有条例强制规定业者加入环保认证行列,但大势所趋,未来大部分业者都会尝试申请认证。林延辉说:“全球都在关注环保课题,尤其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对物品的材料来源非常注重,要是不符合环保要求,兴许会选择不购买你的产品。”
问:大多在开发与环境保护课题上进退两难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目前迫切需要保护环境,防止地球变成热室地球(Hothouse Earth)的时候,发展中国家该如何继续发展
白:其实经济领先的先进国也是早年开发了才有现今的规模,现在却反过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喊停,听起来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卡尔多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 Efficiency)提到,如果一个人的环境由于变革而变好,他就能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那么这些损失应该由先进国来进行补偿。既然发展中国家拥有历史悠久的雨林、沼泽地,那么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生物多样性市场(Biodiversity Market),将其包装成生态旅游地点,让外界以投资的方式保护这片大环境,形成另一种收入来源。
问:作为平民百姓,我们能做什么?
林:许多人的对环境保护的醒觉意识仍然不高,在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大家也无暇关注环境课题。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源头,如果“贫穷”是农民烧芭开地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与当地农民合作,让他们改善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以降低环境遭受破坏的机率。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不购买不符合规格的产品,让商家明白破坏环境的后果。
白:可以先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然后从中选出1至2个目标来完成。譬如减少碳排放量、减少食物浪费等。在完成目标的同时也将此概念宣扬出去,让更多人响应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