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联城事前告知长子回家后一定会嚷著要开饭,所以若无意外夫妻俩都会在他回家前准备好饭菜,不出所料郑亦洋到家后马上就说“我回来了!我要吃饭!”,对他来说,放学钟声响起最期待的事就是回家吃饭。

爸爸不缺席(上篇)

明明有老公,却像个单亲妈妈,先生总说工作忙,很晚回家是常态,就算回家了也只是摊在沙发上,家事不理,也无力陪孩子玩。“假性单亲”是现代家庭普遍面对的问题,指父母的其中一方长期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席,也无法给予伴侣适时的陪伴,而爸爸缺位的现象在东方家庭里尤其明显。为此,我们走一趟BadDesign设计公司创办人郑联城的家,他们家有点不一样。

36岁的郑联城是BadDesign设计公司创办人,也是独立乐团“变胎”(Band Tai)的主唱,我们笑说上一回的专访在Band房(乐队排练室),这次再遇却是在厨房。他们家最特别之处在于父母随时在家。郑联城的工作室就在家里,太太魏丽蓉是家庭主妇,造访的这一天,郑联城负责准备午餐。

“爸爸今天煮什么?”“哇!有我喜欢的番茄炒蛋!”郑联城透露,为孩子做饭会以他们的口味做考量,除了营养均衡,也尽可能避开辣。孩子们将来会有自己的家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将来必定会怀念爸爸在厨房里张罗饭菜的身影。
“爸爸今天煮什么?”“哇!有我喜欢的番茄炒蛋!”郑联城透露,为孩子做饭会以他们的口味做考量,除了营养均衡,也尽可能避开辣。孩子们将来会有自己的家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将来必定会怀念爸爸在厨房里张罗饭菜的身影。

他坦言,之所以愿意进厨房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烹饪,“平常是太太在煮,我1个月平均‘客串’6到7次,周末没工作时就上网参考食谱,尝试煮一些新菜色。平日有时也会下厨,工作做到烦闷了,就出来煮一餐饭,当作休息。”当天他煮了二菜一汤,番茄炒蛋、蒜炒猪肉和紫菜汤,他自认不是好手,但也不差,“都是一些简单的菜,要说控制火候那些我倒是不懂,但吃起来还不错就是了。”

郑联城的母亲2015年过世,在那之后,他便永远地失去了品尝母亲手艺的机会,“我觉得自己是在复制母亲的菜,把她煮过的菜重现,比方说紫菜汤,我小时候她常做,但是我长大后,她就很少再煮这个汤了。”他说即便觉得自己下对材料、用对方式,很多菜的味道还是和母亲做的不尽相同。“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谓的‘我们家的味道’”,他笑称:“我们家的米粉汤,做法是先爆香葱蒜,接著放猪肉,最后放米粉,卖相非常简单,我从小吃到大,吃惯了没什么特别感觉,但我煮给太太吃,她赞不绝口。”

塑造有别传统的父亲形象

说到家里饭菜香,大部人都会提到母亲,全因上一辈大多是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操持家务,而人的味蕾记忆总是特别忠贞而长久,也因此对母亲独有的手艺念念不忘,父亲的形象因为少了生活上的连接,显得较为模糊,郑联城忆述:“我父亲是严父,我记得小时候都不敢跟他说话。他是搬运工人,长得很魁梧,虽然能给到我们安全感,但是直到他2008年过世时,我们都还是维持彼此不甚了解的状态。”错过的时光无法倒流,但他想成为另一种父亲,“我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比较西化,尤其和大儿子会一起打电动破关,感情比较好,他找爸爸的时候比找妈妈的时候多,因为我和他关系像‘同盟’”。

既是家中一分子 就要担起责任

长子郑亦洋今年7岁,就读的小学就在住家隔壁,但郑联城和太太仍是坚持轮流接送。长子和郑联城的兴趣相近,对烹饪也显露兴趣,“他爱吃,所以特别关心厨房的动静,我有时心血来潮会给做好的菜拍照,我跟他说把这些食物一一拍起来,因为将来我老了,他可能会怀念我做的菜。”儿子听得懂这段话的含义吗?郑联城不敢确定,“他好像懂,他说那就拍起来吧,那他以后就可以按照片上的做。”对郑联城来说,烹饪的手艺和为家人做菜的用心是他能给孩子的另一种家教。

郑联城在太太怀孕时开始学做菜,母亲还在世时,他会主动请教,后来孩子出世了,他也没有就此抛弃“煮夫”的身份。他不好意思地笑言,从前偶尔会分担洗厕所的任务,但近来工作越来越忙后,就只分担伙食的部分,“太太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带孩子不容易,她情绪不太好时还要兼顾饭菜,我会自己跳出来说‘我来我来’,毕竟我对下厨这件事真的不感到厌恶。”话虽如此,男人始终害怕琐碎,他也不怕直言自己不喜欢备料和善后,他笑说:“所以有时候我像大厨一样,到握锅铲时才出场。”

太太魏丽蓉原先从事会计工作,诞下现年5岁的幼子郑亦惟后便辞工成为全职妈妈,她说:“因为小儿子是早产儿,为了给他更好的照顾,当时也没多大的挣扎,生产后大概2个月就决定回归家庭。”如今幼子也已上幼儿园,但魏丽蓉还是愿意留守家中,陪伴他们成长,“这些年都是自己带孩子,每天和他们相处,若现在要我回既是家中一分子就要担起责任到职场,一来舍不得,二来不放心。”她有感:“其实为人父母能和孩子处在一起的时间也不长,将来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就不似现在这般需要你了。当然,到时候我们俩(和先生)也会有自己的生活。”

满足孩子对父亲的期待

一家人能时时刻刻在一起是大部分女人的向往,先生在家工作,也愿意掌厨,魏丽蓉说:“他喜欢煮就让他去煮,况且我觉得他煮得比我煮得好。”郑联城透露,自己曾问过太太是否享受下厨,“她说并没有很喜欢,但根据我的观察,当她花心思做了一道菜,大家都喜欢,吃得很开心,她自己也会很高兴。”正好他们有一对温柔贴心的儿子,“他们总是说我们做的菜100分,如果不是那么喜欢的,他们也不会打低分,会说99分。”那孩子们是否分得出菜是出自妈妈之手,还是爸爸的杰作?“如果没看见谁在煮,他们分不出,除非是一些特别的菜色,只有我在做的料理”,郑联城说长子会特别要求他在周末早上准备美式早餐,不可缺少的是西式炒蛋(Scramble Eggs)。

趁著家长不留意,和放学回来的郑亦洋说起了悄悄话。“爸爸还是妈妈做的菜好吃?”他悄声回答:“爸爸”;“有什么食物是希望爸爸做的?”他倏地眼神发光,说:“西式炒蛋!”对现时的他而言,爸爸就是能够变出西式炒蛋的魔法师,而郑联城自然希望,儿子长大后会记得曾经如此期待父亲的料理。

在双薪家庭占大多数的年代,一家人能天天一块儿吃午餐分外难得。在郑联城的家,没有“电视捞饭”这回事,一家人热络地围在桌边吃饭、谈话。也许儿子长大后无法天天回家吃饭,但儿时一家人的用餐时光肯定会教他们怀念不已。
在双薪家庭占大多数的年代,一家人能天天一块儿吃午餐分外难得。在郑联城的家,没有“电视捞饭”这回事,一家人热络地围在桌边吃饭、谈话。也许儿子长大后无法天天回家吃饭,但儿时一家人的用餐时光肯定会教他们怀念不已。

去年初创立自己的公司前,郑联城在跨过广告公司李奥贝纳(Leo Burnett)担任设计主管,他不讳言从事广告设计和品牌塑造相关的行业,有到国外发展的机会,“若是到中国发展,平台大酬劳也高,但是顾虑到家庭,我选择在这里扎根。”男人对家庭的参与感低,是真的因为玩心不减,自私地不想割舍自由吗?郑联城认为:“凡事都有代价,走进婚姻,组织了家庭,就要自我调整,但也不要放弃得太多,否则当家庭无法给予相应的情感回报时,会有‘我牺牲了那么多,却不被珍惜’的情绪。”他鼓励为人夫、为人父者事业家庭兼顾,并强调男人一旦在家庭的投入和付出上获得满足感,便会沉溺其中,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被视作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而父亲这个角色本该有厚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大马正式推出GV Ride电召车平台!提供免车费及RM15优惠给100万用户

阅读全文

前拳王泰森不敌网红拳击手 魔术强森叹可悲:看不下去

阅读全文

拖格罗里与罗里相撞 2人重伤送院急救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惋惜李紫柔离世 友人:被欺负时她会保护人,是个很好的人

阅读全文

月内第6个台风袭菲

阅读全文

车坠湖 司机将湖看成积水

阅读全文

【特写】共享空间 共享人才 汇聚各域专才同筑梦

特写

咖啡馆真的适合办公?(下篇)共享经济模式兴起,让共享工作空间应运而生。这类新兴工作场所往往由不同公司共同租用,除工作环境...

阅读全文

【特写】咖啡馆本非办公处 专门空间补空缺

特写

咖啡馆真的适合办公?(上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地点的斜杠族(Slashie)、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逐渐增加...

阅读全文

【特写】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 婚策师成全理想花嫁

特写

筹办婚礼靠人或靠己(下篇)婚礼策划师虽是新兴行业,却仍被大部分人视为可有可无。结婚花费多,大部分预算有限的新人认为“可以...

阅读全文

【特写】我的婚礼我自主 终身大事上网“淘”

特写

筹办婚礼靠人或靠己?(上篇)结婚是人生大事,一场完备周全的婚礼,总要花掉新人不少金钱和心思。随著电商崛起,希望保有自主权...

阅读全文
吴木炎指出,国内目前缺乏脚车停放位。图为新加坡位于组屋楼下的脚车停放位,为了节省空间,而建立了一个两层的脚车停放位。

【特写】脚车道不宜仓促通行 吴木炎:城市脚车空间必须周详规划

特写

——脚车通勤,还欠东风?(下篇)各州属及直辖区市政府包括槟城、雪兰莪、马六甲与吉隆坡纷纷效仿国外建设脚车通行道,但本地资...

阅读全文
吉隆坡城市画廊前方设有一条脚车专用道, 但沈美云感叹,只有这个路口有脚车专用道,去到下一个路口就没有了,整体规划并不完整。

【特写】骑行上路易陷“险境” 脚车通勤基设不足

特写

脚车通勤,还欠东风?(上篇)“共享脚车”渐渐通行大马,继新加坡Obike无桩脚车服务于今年5月进驻我国后,来自中国的of...

阅读全文

【特写】留住音乐的初美 陈颖熙不愿实体唱片绝迹市场

特写

黑胶唱片复兴(下篇)意大利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是20世纪最杰出的歌唱家,1902年应研发虫胶...

阅读全文
配合上周末在新山金海广场举办的黑胶、旧钞和邮票博览会,陈永清集合了个人和从朋友处借来的签名版唱片参展,他说:“我是没有追星啦,是刚好有朋友在新广(前称新加坡广播局,现为新传媒)工作,他帮忙拿给歌星签的。”(摄影:刘维杰)

【特写】黑胶唱片非奇货 陈永清收卖时代闲情

特写

黑胶唱片复兴(上篇)无论是时装、建筑、设计抑或音乐潮流,通常在数码化到一个程度后,就会出现传统媒介再起的趋势。黑胶唱片曾...

阅读全文

【特写】在地人说在地话 “讲福建话运动”振兴属地语言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下篇)2016年,纽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及文化学院讲师凯特琳一句“福建话将于40年后在槟城消失”的言...

阅读全文
张吉安认为华语和乡音都是独立语言,没有阶级之分,他希望透过“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提高母语在华人社会的地位。

【特写】口耳相传 文化载体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上篇)自上世纪80年代华社大推“多说中文,少说方言”运动起,周遭能说得一口流利方言的年轻人可谓越来越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