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木炎指出,国内目前缺乏脚车停放位。图为新加坡位于组屋楼下的脚车停放位,为了节省空间,而建立了一个两层的脚车停放位。

——脚车通勤,还欠东风?(下篇)

各州属及直辖区市政府包括槟城、雪兰莪、马六甲与吉隆坡纷纷效仿国外建设脚车通行道,但本地资深城市土地规划及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认为,没有经过详细规划就把脚车通道“挤”进道路,这对脚车骑士而言太危险了!他更直言,国内大部分市区其实都不适合骑脚车,因为截至目前,我国在城市道路规划上仍没有可以容纳脚车的空间。

“目前在城市内,无论道路设计、城市规划还是建筑物规划都以车辆使用空间为主要考量,对脚车骑士并不友善。”本地资深城市土地规划及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说道。他表示,目前在市区看到的脚车通行道均是“硬挤”进去的,并没有经过详细规划。目前各地区的脚车通道,包括位于巴生永安镇全程长1.2公里、宽4尺的脚车通行道。永安镇居民兼睦邻计划委员会主席拿督陈福源在受访时指出,当局在当地建设或多或少会导致当地交通拥挤,“因为脚车道使原有的道路变窄,造成道路不足以应对车流量。”

在槟城,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早在2015年,槟岛乔治市人行道划分了绿色脚车道,当时马青丹绒区团长林瑞木评击,槟州政府在未经过详细策划下打造脚车道不仅耗损巨资,更威胁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市政府有时是为了做而做,但其实做错了!”吴木炎直斥。他认为,在不适合的公路网上强行打造脚车通道,不仅无法建立出舒适又符合资格的脚车道,反而影响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当局的一般做法是把原本3条3.5公尺的道路缩小成每条3公尺,然后再把腾出来的1.5公尺打造成脚车通道。”硬在道路上开辟出一条脚车通行道,脚车固然可以在道路上通行,但安全问题呢?他举例,由于我国并未在每个路口都设置交通灯和斑马线,所以常会让脚车骑士置身于危险。

道路坑洞 威胁骑士安全

吴木炎也表示,我国的车流量和车速在全球数一数二,属于高危险指数的国家。“在美国,车与车之间的距离速度为2秒;英国是1秒半;但在我国却只有半秒的时间。”他谓,这意味著当前方汽车发生紧急刹车时,后方的车辆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半秒)可以刹车。“马来西亚的车流量和车速不成对比,所以在市区里骑脚车相当危险。”但他不反对民众从住宅区骑脚车到公共交通站点,然后转搭捷运、轻快铁到上班地点。“因为住宅区里的车流量和车速均不比市中心来得多、快。”他透露,超过70%的脚车骑士发生意外的导因是马路上的坑洞。“国内的道路常出现坑洞,即便脚车通行道也不平滑,有些更是使用木块衔接起来,之间会有缝隙,并不符合脚车通道规格。”

他指出,与其投放资源建立不合规格的脚车通行道,不如花更多时间规划打造符合规格的脚车通道,成为典范。他建议有关当局效仿中国厦门建立“空中脚车道”,“比方说,我国目前正积极建造捷运站,那我们可以在桥柱之间建立脚车道。”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影响现有的交通路况,还能提供脚车骑士一个更安全、舒服的专用道路。位于厦门的“空中脚车道”,是一个独立的骑行系统,脚车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主要沿BRT两侧布置,起点位于BRT洪文站,终点设在BRT县后站,全长约7.6公里;全线包含11处出入口,有6处出入口和BRT站点衔接,3处与人行天桥衔接,4处与建筑衔接。

方便当随便 共享变“私有”

“共享脚车”的概念陆续在大马展开,继新加坡Obike无桩脚车服务于今年5月进驻我国后,来自中国的ofo小黄车和Mobike也随即加入战围。Obike共享脚车的概念主要是补足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上班族、学生最后1公里的路程,但吴木炎认为,这样的概念并不妥当,“首先,最后一站的地点一般是在市中心,如果市中心并没有完善的设施供脚车骑士骑乘,脚车骑士的生命将会受到威胁;此外,允许脚车在马路上行驶也需要面对很多交通规则上的问题,包括脚车是否可以反方向行驶等,“这都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问题。”

另外,由于是无桩脚车,脚车骑士无需把脚车停放在固定点,“这个是便利,也是死穴。因为无需停放在固定站点,所以自私的人会把脚车‘藏’起来,希望下班后可以继续‘霸’用。”吴木炎指,如果大家都抱著自私的心态,其他人就没办法享受此服务。“想像一下,你原本计划要搭捷运到某个站点,然后再骑脚车到目的地;但下捷运后才发现找不到脚车。如此一来,你下次就不敢再尝试了!”

今年6月,中国出现首家倒闭的共享脚车公司——“悟空单车”。“悟空单车”在重庆总共投放了1200辆脚车,约一半投放在大学城,其余则投放在市区,经过4个月后,竟然有超过90%的脚车失踪了!吴木炎不排除相同情况会在本地发生。而且他也指出,目前国内仅少部分年轻上班族能接受骑脚车通勤,大部分上班族碍于拎著公事包和穿著衬衫、领带而不太愿意骑脚车上班,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管理层。

先培养休闲骑行,再推广脚车通勤

在我国市区落实共享脚车,在硬体上诉求更周详的陆路交通规划,至于如何确保共享资源不被私有,则考验人民素质。
在我国市区落实共享脚车,在硬体上诉求更周详的陆路交通规划,至于如何确保共享资源不被私有,则考验人民素质。

询及本地脚车通勤的可行性,吴木炎说:“不是不可能,只是我们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欧美国家相差太远了。”他谓我国从硬体设备、教育到生活方式都对脚车非常陌生。“现在很多年轻小孩都不会骑脚车了!”他质疑,从小没有骑脚车习惯的年轻人,会否愿意或有勇气在市中心骑脚车,想要培养民众使用脚车通勤,就必须先培养他们骑脚车的习惯。他建议,共享脚车与其置放在大城市,不如先置放在公园,让群众可以在公园里学骑脚车。

他认为,由吉隆坡市政局(DBKL))推行的“吉隆坡无车绿色早晨”相当不错,是提倡民众骑脚车的运动。每个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日早上7时至9时,隆市内的多条主要道路皆会关闭,让市民进行无碳健康运动,如骑脚踏车、跑步、玩滑板和滑轮鞋等活动,以鼓励民众响应环保和运动身心。这段无车的路段长约7公里,包括拉惹劳勿路(Jalan Raja Laut)、金马路(Jalan Dang Wangi)、比南利路(Jalan P.Ramlee)、安邦路(Jalan Ampang)、苏丹依斯迈路(Jalan Sultan Ismail)及端姑阿都拉曼路(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脚车通道可分为3个种类:

1.脚车共同道路
可让脚车骑士到5公里范围内的上班地点或1公里范围内的捷运站。吴木炎补充:“500至600公尺属于可步行距离;1至3公里为脚车距离;超过3公里(5公里内)则可使用由RapidKL推出的‘骑与搭’(Bike and Ride)服务;5公里以上则是建议使用‘停和搭’(Park and Ride),即是把脚车停在捷运站,然后再转乘捷运到终点站。”他建议各大机构在鼓励员工或上班族骑脚车上班的同时,也有义务在办公室设有基本设施,包括停放脚车的架子及冲洗间,“在本地只有少数公司提供相关设施,我目前仅在蚬壳大厦(Menara Shell)看到。”

2.休闲用途脚车道
国内设有多个供骑乘的公园,让民众可以在闲暇时到那里骑脚车,包括甲洞森林局(FRIM)、湖滨公园(Perdana Botonical Garden)、莎亚南农业公园(Taman Pertanian Malaysia)。

3.极限脚车道
一般会建设在高山区或森林里,满足脚车骑士挑战运动极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料耗时7年竣工 全球第7座迪士尼乐园敲定落户点

阅读全文

30岁中国女子潜水找相机溺毙印尼 意外拍下生前最后身影

阅读全文

国行突下调法定储备金! 料释放190亿扶经济

阅读全文

嗑药现幻觉 24岁意男拿电锯“自斩”惨死

阅读全文

华青驾Volvo撞KFC 一家六口遭殃

阅读全文

碰瓷男女 从蒲种到新山

阅读全文
吉隆坡城市画廊前方设有一条脚车专用道, 但沈美云感叹,只有这个路口有脚车专用道,去到下一个路口就没有了,整体规划并不完整。

【特写】骑行上路易陷“险境” 脚车通勤基设不足

特写

脚车通勤,还欠东风?(上篇)“共享脚车”渐渐通行大马,继新加坡Obike无桩脚车服务于今年5月进驻我国后,来自中国的of...

阅读全文

【特写】留住音乐的初美 陈颖熙不愿实体唱片绝迹市场

特写

黑胶唱片复兴(下篇)意大利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是20世纪最杰出的歌唱家,1902年应研发虫胶...

阅读全文
配合上周末在新山金海广场举办的黑胶、旧钞和邮票博览会,陈永清集合了个人和从朋友处借来的签名版唱片参展,他说:“我是没有追星啦,是刚好有朋友在新广(前称新加坡广播局,现为新传媒)工作,他帮忙拿给歌星签的。”(摄影:刘维杰)

【特写】黑胶唱片非奇货 陈永清收卖时代闲情

特写

黑胶唱片复兴(上篇)无论是时装、建筑、设计抑或音乐潮流,通常在数码化到一个程度后,就会出现传统媒介再起的趋势。黑胶唱片曾...

阅读全文

【特写】在地人说在地话 “讲福建话运动”振兴属地语言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下篇)2016年,纽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及文化学院讲师凯特琳一句“福建话将于40年后在槟城消失”的言...

阅读全文
张吉安认为华语和乡音都是独立语言,没有阶级之分,他希望透过“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提高母语在华人社会的地位。

【特写】口耳相传 文化载体

特写

乡音保存之路(上篇)自上世纪80年代华社大推“多说中文,少说方言”运动起,周遭能说得一口流利方言的年轻人可谓越来越少,这...

阅读全文

【特写】存续文史建筑 传承共同价值观 修旧如旧 展示内涵

特写

文化资产,活化变调 ?(下篇)古迹保育工作者兼思特雅大学(UCSI)建筑与环境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认为,古迹是载体,除了...

阅读全文
陈耀威指,古迹保育工作者很容易被当成“恶人”,因为每一次发声,都等于在批评有关部门没有尽责。但无论如何,他认为文史建筑是地方的记忆,在历史脉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踏入他所在的“战场”。

【特写】“以为”非标准 需严格考证 专人修复 古迹不走样

特写

文化资产,活化变调 ?(上篇)陈耀威是华族文史建筑修复领域掷地有声的名字。出身建筑系,曾参与槟城韩江家庙、鲁班古庙、福德...

阅读全文
廖国华是爱书之人,平均每个星期可以阅读1至2本书。他形容,阅读就像是和书本谈恋爱,能进入另一个情景。“爱阅读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孤单,因为只要身边有书,就会有乐趣。”

【特写】营造阅读环境 提供思想交流空间 图书馆岂止藏书处

特写

民办图书馆的价值(下篇)人文图书馆是吉隆坡早期的民办图书馆之一,但在2015年杪,陈氏书院计划把原有的空间充作其他用途,...

阅读全文

【特写】“声”气勃勃 馆含新使命

特写

民办图书馆的价值(上篇)你多久没有走进图书馆了?因为“谷歌大神”的有问必答,让现代人确实没有再去图书馆的必要。但近期,由...

阅读全文

【特写】不标榜本土 有麝自然香

特写

——本土制造傲大马(下篇)大马商人在国际舞台上赫赫有名,白手起家、自创品牌并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集团不在少数,这当中有许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