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它。”“我想与它共度一生。”
近年来,国际上不乏人类与玩具、玩偶等非生物结婚的新闻,让人不禁开始思考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究竟这是一种病态心理,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真爱”?
现代人越来越懒,许多事情都是仰赖大数据根据人们的喜好去制造出来,因此出现了成人玩偶和机器人。机器人一改原先的冰冷机械模样,变得拟人。它们拥有与人类相似的肤质、样貌,还可以将其性格做设定,成为“理想”的另一半。性学专家林燕卿认为,这与人类现在过著无互动性的生活相关。“每一个人的性格不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充满挑战性的,但许多现代人过的是无互动性的生活,仅用社交媒体交流,所以才会衍生出机器人。”
性学研究显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保鲜期”只有3年,因此成人玩偶公司也开始制作不同的头像,让人们在“玩腻”的时候,可为自家玩偶换头。“只要将颈部以上的头拿下,就可以套上新的头上去,变成另一个‘人’。”而美国加州的成人玩偶制造公司Abyss Creation也正在研究,将人工智能系统放到成人玩偶身上,让她会眨眼、微笑和说话。用户可透过App设定该成人玩偶的性格、喜好,甚至是性欲值。
成人玩偶同样是根据男性对女性的理想身材调查制作出来的,因此三围一般是36 25 36。当然,不喜欢预设身材的男性,也可要求客制化的成人玩偶。“男性理想的乌托邦在机器人身上实现,这样完美的对象可与现实做对应。”机器人可设置成在看到主人回家时便给予拥抱和问候;生气时骂她、打她,也不会回嘴或就家暴报案,未来甚至可添加求饶设置。“这其实是另一种旧时代文化的体现。”女性机器人的特质一般是柔顺、乖巧、听话、没有自己的意见,林燕琴认为这样的设定是另一种大男人心理的投射。
假人难补真空虚
“这些发展(指机器人伴侣)都是人类的替代品。”林燕卿指出,会选择与机器人、玩偶等非生物在一起的人,一般是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抱有恐惧的宅男宅女、曾在情感上受过伤的,或是因找不到理想对象而将理想投射在机器人身上。不过,投射毕竟是暂时性的,她指出,人需要有谈情说爱的乐趣,对千依百顺、一成不变的“另一半”终会因心灵上的空虚与匮乏,而感到厌倦。
以花花公子企业(Play Boy)创办人赫夫纳(Hugh Hefner)为例,她指对方拥有三千兔女郎、4段婚姻,但即便拥有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心灵上仍是空虚的。“他曾在一个访问中提及自己从未找到灵魂伴侣。他想找灵魂伴侣,但得到的都是性而不是心。”林燕卿指出,赫夫纳身边并不缺女性,但大家对他的态度皆是失去自我的奉承和顺从,无法有心灵上的交流。
“主要是人类没有把自己营造成可以被爱的‘灵魂伴侣’。倘若每个人都是‘理想的’,那么跟谁在一起都是适合、值得被爱的。” 林燕卿认为,人们需要自己做出改变,才能脱离将情感投射在机器人身上的情况。不过,人们可尝试与机器人练习谈恋爱,从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恋爱,再尝试与真人谈恋爱。
满足陪伴及性需求
“未来家庭脉络会越来越不同,机器人会出现在一些家庭中,但不占多数。”林燕卿认为,机器人未来会进驻人类家庭,成为当中的一份子,但不一定是以另一半的身份,而是以陪伴、性对像、性教育等用途出现。
她指出,社会上有许多孤独的残障人士,他们同样有性的需求,但鲜少有人愿意为他们付出,因成为性志工是受社会大众唾弃的;即便找上性工作者,对方也可能嗤之以鼻,不屑招待连脱衣都有困难的客人。在这时候,机器人便能为这些没有伴侣的孤独残障人士解决一些问题,甚至能作为陪伴他们生活的对象。
再者,机器人的出现对有特殊性癖好的人来说,也是另一种取悦自己的方式,同时能免于另一半受难。“有些人有特殊的性癖好,但要找到能承受的另一半并不容易,并非人人都能接受被虐或施虐。”林燕卿同时指出,在一些夫妻关系中,一人对性的需求较高,另一人则较低,因此只要获得另一半的同意,以机器人替代,有助于维持婚姻平衡。“在华人女子的传统观念中,与非生物发生关系并非出轨,但倘若丈夫出外与他人发生关系则是无法被接受的。”她解释,她们认为人类无法与机器产生感情或爱上它,丈夫不会被“抢走”,因此而感到安心。
“许多青少年没谈过恋爱,我们也可将机器人作为恋爱教学工具。”林燕卿表示,机器人可作出性格设定,可将此设置为危险情人,教导青少年遇上危险情人时需要注意什么、小心什么,让青少年练习与它谈话,从中学习。
能否接受机器伴侣?
赖语翔:想买一个
凯心:觉得恐怖
潘毖伶:帅的话来一打
电影《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机器人管家》(Bicentennial Man)、电视剧《绝对达令》等谱写的都是人类与机器人相爱的剧情。眼看现代机器人的外形设计越来越像人类,甚至变得智能化,沟通起来也不成问题。未来,若有机会,你愿意让自己多一个选择,和机器人在一起吗?为此我们邀来GoXuan的赖语翔(Eddie)、凯心(Catherine),以及MyFm的潘毖伶( Emely)一起讨论这个课题。
每每看到国际新闻中与玩具、娃娃结婚的新闻时,你有何感想?
赖语翔:会有“咦?为什么?”的好奇感。毕竟不是身边的朋友,所以很好奇他们抱著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想这些人大多是有点自己的问题,无法与人交流,才会透过这样的方式去抒发。
潘毖伶:会想为什么他们宁愿与非生物结婚,也不愿意跟人结婚。在国际上看到这些新闻时,一般都发生在先进国家,比如日本、美国等,或许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所以才会与非生物结婚。
凯心:不会觉得他们是变态,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可能是有一些特殊经历,也可能是缺乏自信心,所以选择与非生物沟通,因为不会被反驳,只会被赞同。
成人玩偶越来越普遍,你是否能接受成人玩偶?
赖语翔:我觉得可以接受,听闻现在的成人玩偶做得很精致、很像真人,若有机会我也想买一个。
凯心:不能吧,我没有这样的需要。而且我怕鬼,我会想像这些玩偶自己移动,感觉很恐怖。
潘毖伶:我也不能…但要是长得像彭于晏那么帅,我可能会买一打。
未来世界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机器人,就连成人玩偶也会变得智能化,到时候你能接受它成为你的伴侣吗?
潘毖伶:以前看电影《她》,主人公爱上声控系统那一把女声,觉得很奇怪。但随著年纪的增长,才发现虽然机器人不人性化,不会给你惊喜、有点无聊,但有时候下班回到家情绪低落,就是想要一些嘘寒问暖,不想要再面对其他未知的事,但要是伴侣下班回来也带著负面情绪,就会引发冲突,更累人。我想要是找不到伴侣,有机器人当个伴也不错。
凯心:不能。这件事很恐怖,我觉得人不能太依赖科技,我无法想像要是某一天该公司被骇了,人家就能透过机器人看到我的一举一动,监视我,让我很没安全感。再者,我觉得跟人在一起才有意思,对方会给你惊喜,会在你低潮时期为你分析、开解你,甚至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改变观念。虽说机器人可以设置自己的“理想”个性,将对方塑造成理想的伴侣,但人与人之间就是胜在有活力,虽然会吵架,但偶尔吵架也是很爽的,是另一种沟通方式。再者,我会担心要怎么跟父母交代、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现阶段还真不能接受,要是以后机器人真的普及到成为一个“族群”的话,那时候的我可能会改变想法。
赖语翔:按照目前机器人冷冰冰的模样,我无法接受。要是它真的有人类的样貌、非常智能化,我觉得可以接受,毕竟它能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问候我,能与我沟通。我会把自己理想对象的样貌告诉厂商,让对方按照这个方向来做,但不需要完全相似,就让它保留一点神秘感。
你能接受与机器人生孩子吗?
赖语翔:要是机器人真的能生孩子,透过性行为,制造出一个宝宝,那我愿意尝试。我会很好奇机器人与人类生下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混血儿”会带有什么特性。
潘毖伶:与机器人在一起就是为了符合自己的需求,想要有人来照顾我,所以不会想生孩子。
两.性.调.查.局.
大半人无法接受机器情人
《东方日报》在面子书上开放了“我的另一半不是人”的调查,共有2100人参与投票。当中仅36%人愿意在未来尝试与机器人在一起,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其馀64%则无法接受。
网民说:
以后会更多单身狗了。
这世代,机器人也出来跟我们抢男友了。——Vivian Mok
试试看跟机械人谈恋爱也无妨,拿个经验。——Brian Nye
赞成,以后女人不需要收兵男人不怕没有老婆,社会问题逐渐减少。——Isaac Wong
再怎么真的机器人都比不过有感情的人。——Joyce Ng
恋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肯定会有波折、有难题,就像你呼吸偶尔会发现气管不通,会咳嗽几下一样的道理。既然恋爱是生活的一部分,那恋爱肯定要有波折,偶尔会遇到配偶耍脾气、吵架等问题。但是,你知道吗?这才是人类。人类有情感,机器人没有。跟机器人谈恋爱,就像你玩ps4,玩输了就重新玩,久了就连最小的细节都懂。你知道了全部,还会觉得有趣吗?我认为,爱情的一部分是建立在想更了解配偶的欲望之上。——Eric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