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有形于佛之形相雕塑、无形于人们心灵的寄托。一座座冷冰冰的白钢佛像,却让懂得欣赏的人获得“妙相般若”,从冰冷中感受到温暖。
来自台湾的佛像雕塑家子问,第二次来到马来西亚办雕塑展。子问名字源自“佛子问菩提”。她在生活中透过修行体悟到通往成佛之路,必须具备一颗谦卑、臣服之心,因此希望能借由相的原创来传达理念。东禅寺美术馆中,陈列著一尊尊富有现代感却又不失庄严的佛像,打破了常人对于“佛像”的刻板印象。
36件展出的雕塑品中,子问跳脱以往的框架束缚,借由突破创新的媒材与技法,利用白钢的表面抛光处理创作,成为当代第一位以白钢呈现佛相的艺术家。子问分享她的灵感来源,“有一次在净心过程中,进入入定状态时,我看到一道光,就像万花筒反射出来的光芒,我称之为‘白之光’。于是在雕塑时,就找来了不銹白钢,它的光泽能呈现出白之光,我便利用它来制作佛像。白钢是坚硬的,同时鼓励大家勇往直前,要有不退转的决心。”
一般我们常看到的佛像,都是以木头、玉、或是陶瓷等较柔软的材质来呈现。不銹钢的锐利恰好与之相反,塑造出高等能量振动的佛相,借由宁静祥和的菩萨形象,注入了炙热的原动力,形成的对比正好触动了内心深处固著的模式。
“白钢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借由菩萨柔软的法相,一冷一热的落差可以带出慈悲、内敛的感觉。除此之外,白钢能够反射,就如同一面镜子,我也希望人们在看这些雕塑品时能够‘见佛如见己’。”
圆满真空 跳脱束缚
展馆里的雕塑品,大多都有著圆环形的设计,并且佛像是悬空的。子问说:“圆,有圆满之意,悬空则是带有空性、真空妙有,仿佛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却又什么都有。以往我们看到的佛像都是很庄严的,我创作的雕塑则有不同的姿态。菩萨有千百亿个化身,任何肢体神态都有可能,所以就运用了现代的手法套用在传统的佛像,跳脱以往的束缚。”
从历史上来看,不管是什么朝代都有各自佛像的代表作,然而我们应该也要有当代的佛像。白钢是现代的材质,尽显时尚却又能带出佛法与佛性。子问说:“白钢佛像放在任何角落都有时尚感,也不失佛该有的庄严。处处都是修炼场,希望透过作品能够传达正能量和幸福感。”
2015年曾在大马办展,4年后再次来到东禅寺,在“妙相般若”中,有许多佛像雕塑品是第一次展出。子问表示:“《妙相般若》是东禅寺住持有航法师取名的,般若是大智慧的意思,是希望以菩萨千百亿个相形去呈现其智慧与慈悲。”
有形雕塑 佛像创作“心”时代
在乡间长大的孩子,自然与泥土、大地特别亲近。子问早期因缘际会下,遇见启蒙老师林韦龙,经由老师影响开始学习陶艺与雕塑技法,以陶土为塑型基底素材。在学习技法同时,也跟随林韦龙老师修行禅坐,渐渐悟得空性的真义,也发现自己的潜能,于是开始走向独立创作之路。
子问表示,“净心是创造力的源头,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接触人事物的负能量会让心情不稳定。唯有静下心,净化身心灵方能找回初心。”在制作白钢雕塑品的路上,不看好的人很多,认为以白钢制作的难度很高,吃力不讨好。子问却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人家说白铁炼成钢,一定要有不退转的精神!我总是在净心中找到平衡点,不至于处在消极负面的能量场。”
将自己所感悟的“不退转”融入于坚硬的白钢佛像,为这个时代带来突破性的艺术品,子问坦言希望自己每个作品都能呈现著佛法的真实意。将佛像以现代方式呈现,子问表示:“佛法理应生活化,我认为创新的创作,应放下原有的规则和执著,打破旧有的框架,不是背负著每一个朝代的束缚和包袱。放下有限才能拥有无限,真空才能生妙有。”
在这复杂的社会里,随处都是道场。子问利用白钢的反射性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内外合一的创作理念,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接触佛法,传承其精髓。子问说:“我相信每一件作品都不需要多说话,贴近人心的制作更能摄心。先净化自己,真诚地把自己看透彻,才能感化他人,让社会更祥和。”
每一次的净心和制作雕像的过程中,子问更能确信雕塑佛像是她的使命。佛教想传达的智慧,透过子问的双手变成有形的雕塑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次的“妙相般若”为佛相创作带来另一个全“心”时代,亦将带给观赏者全然不同的“心”感受。
“净心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生的功课。唯有将自己看得透彻、正思,才能感受更多,收获更大。”——台湾白钢佛像雕塑家子问
圆愿升华
地藏王菩萨看见地狱的险恶情况,发愿拯救众生,它曾说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子问很是敬佩的佛,造就了这个作品的诞生。
莲华心
心要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婆娑世界中,我们都应启发良能,则福慧无量。佛像坐在心形的莲花座上,富有现代感却也保留著“生于浊恶世间也要保有清净本性”之意,白底和些许黑墨点缀,也象征了人无完人,应当接受自己。
云月
菩萨发自内在的慈悲富裕、自在轻安,一切创造力无限广大浩瀚,菩萨观照无边。圆环和悬空的佛像设计散发出圆满、柔和、希望及勇气。
展期:即日起至3月24日(周一休馆)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地点:佛光山东禅寺/佛光缘美术馆东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