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司法体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随著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东姑麦蒙和上诉庭主席阿邦依斯干达于7月初退休,以及未来数月多位资深联邦法院法官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关键职位却迟迟未能填补,导致司法领导层出现真空。这场看似单纯的司法人事危机,如今正演变为一场对首相安华的施政与政治领导力的严峻考验。
司法体系核心职位的空缺不仅引发了法律界担忧,也在朝野政党中激起广泛批评。律师公会更将于7月14日举行“公正之行”,向首相递交备忘录,要求当局尽快填补司法领导层空缺、公布司法任命委员会近期会议记录、成立皇委会调查司法干预指控。
令人瞩目的是,执政联盟内部,从行动党的谨慎低语到马华的大声疾呼,甚至安华本人所属的公正党内,都有不甘沉默的声音破空而出。其中,由拉菲兹为首的9名蓝眼国会议员,更是公开要求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彻查司法任命和干预指控,并宣布将启动全国论坛和联署行动,寻求跨党派合作。这不仅揭示了问题的深重,也映照出团结政府内部的忧虑与不满。
首席大法官与上诉庭主席离任后,另一名联邦法院法官娜丽妮也将于8月退休。这些职位对司法日常运作至关重要,过往政府通常会提前任命接班人或考虑延任现任者以免中断司法链。然而,安华政府既未延任现有者,也没提名新人选,亦未向大众清楚说明其中原因,进而令各方疑虑加深。
讽刺的是,安华在日前首相署月度集会中批评有人游说政府延任东姑麦蒙,并强调政治势力不得干预司法任命。可是,当最高法官职位悬空、任命的进程停滞,当司法人事如同冻结在政治盘算迷雾中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危险的干预吗?
这场风波的核心,早已超越了程序上的枝节,而是直指人心深处的信任。如果安华政府无法迅速、透明地拨开迷雾,如果任命的过程继续缺乏清晰的说明与坚守的原则,安华政府势必会被质疑是否存在企图操控司法、安插亲信,甚至借机重塑司法结构以图长远政治利益的嫌疑。
拉菲兹政治反击
此外,拉菲兹在此次事件中的高调举动,也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他在5月党举失利并辞去经济部长一职后,回归后座议员。如今,他以如此强势的姿态重新出击,显然是试图以改革者形象重新定位。他的出手,不仅是对司法问责的呼吁,更是对安华政治领导力的一次提问与施压。
根据联邦宪法第122B(1)条文,大法官的任命需由国家元首根据首相的建议,并谘询马来统治者会议后作出。与此同时,在2009年成立的司法任命委员会下,该委员会将提呈相关人选给首相。在现有框架下,司法任命委员会共有9名成员,包括4名当然成员,即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上诉庭主席、东马大法官和西马大法官,以及5名由首相从司法界或法律界选出的人士。随著现任首席大法官和上诉庭主席退休,目前委员会仅剩7名成员,而其中由首相提名的委员比例已占了多数,这也难免令人臆想到政治影响的阴影。
当下这场法官任命风波,正逐步演变为对安华个人领导诚信的严峻考验。如果安华持续回避问题,放任争议延烧,不仅会损害日渐失色的“改革政府”形象,更可能进一步让他和公正党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一位以“改革者”自居的首相而言,司法体制的独立与清明,本应是其施政的基石。一旦这个基石动摇,整座改革大厦就将岌岌可危。
司法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现在是安华做出抉择的时刻。他可以选择逃避、拖延、政治算计;也可以选择勇敢面对、公开透明、以果断之姿力挽狂澜。这不仅攸关司法制度的公信力,更是他个人政途的试炼。这已不仅是司法体系的问题,而是安华的危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