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将美国的关税政策扩大至全球的美国贸易伙伴,东南亚也是其中一个重灾区,对柬埔寨、寮国、越南及缅甸征收的对等关税超过40%,而对我国马来西亚则是征收24%。
在美国宣布对全球的关税政策后,作为主要焦点国家的中国率先宣布反制措施,尔后,特朗普宣布对中国以外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暂停实施新关税90天;美国与中国双方增加的“对等关税”如今已达125%,这不包括部分商品早前征收的20%、部分商品豁免这项对等关税,这将美国面向全球的关税战又转向“中美贸易战”升温版。
在美国宣布关税到暂缓90天期间,属于重灾区之一的越南虽为首个妥协的国家,但截止目前仍没看到美国对越南出台怎样的利好政策,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如期官访东南亚三国,包括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家的我国马来西亚;再放眼世界其他主要的经济体,比如:欧盟、日本,虽都有在展开不同步的反制与谈判机制,但目前尚未有一个“模板”可供参考,这某种程度上亦显示了各大经济体都在边谈判边观望。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下个月要召开的东盟峰会、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及中国领导人峰会也在这暂缓期内召开,相信话题仍围绕在这个关税课题。
由于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时奉行“美国优先”又往往会“不按牌理出牌”,使到他强势回归再当总统后,为全球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在特朗普尚未对全球征收高关税之时,种植及原产业副部长陈泓缣曾接受本报专访就曾表示,政府已做好心理准备来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挑战,再加上我国在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政府会把握这个契机来凝聚东盟力量,冀与美国集体谈判来达到双赢。
对此,团结政府发言人兼通讯部长法米日前也透露,东盟贸工部长在周一开会后,会派遣一个外交代表团前往华盛顿与美国磋商;而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与及第二财政部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沙将在今晚启程前往美国华盛顿,以准备于24日与对等关税课题利益相关者会晤,商讨未来的合作方向。
凝聚东盟力量
在与美国的关税课题上,究竟是单一或东盟集体力量去谈判更有效呢?在大国外交的角度来看,凝聚东盟力量、以世界第5大经济体的身份来与美国谈判自然更有谈判筹码、更容易达到双赢的局面。
虽然,在很多人看起来,东盟与欧盟很相似,但诚如大马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长方若琪在去年所言,东盟一体化目标与欧盟有相似之处,但其整合程度远不及欧盟,而今年当务之急就是以优先经济成果(PED)来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更上一层楼。
东盟10国各国有各自不同的作业方式、法律及标准,各国的外交及倾向也有所不同,而且也没有追求高度的同质化,在没有欧盟的高度一致性,无论是经济、外交等皆非一体化下,如何凝聚东盟力量、取得共识,再来应对美国关税、中美贸易战升温的课题都是一大挑战。
东盟向来以“和平自由与中立区”(ZOPFAN)为原则,因地缘政治、多国皆以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下,奉行多边主义被视为维护东盟区域稳定繁荣的基石;笔者早前访问美国佛罗兹堡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海云时,他有提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那就是东盟作为一个组织,基础是相当薄弱,没强大的经济基础、军事基础,定位就是一个联合发展经济,而它确实也是一个“超大号”的中立地区,其优势、市场及人口的规模,形成一个中立经济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盟作为非强势的经济联合体或者是合作体,初衷也并非创建一个霸权,如何处理跟周边大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都是首要的考量;以东盟角度出发的话,其多元性或也能更灵活地应对大国之间的关系,或许也可以形成其中一个优势,因此要如何继续尽可能的吸引投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亦非常考验领导人的智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