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睛雨表,那么4月7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灾,或许就是经济寒冬的第一声警报。从纽约到上海、从伦敦到吉隆坡,全球主要市场哀鸿遍野,尽管隔日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在政府进场扶持和投机交易下有所反弹,然而这可能只是回光返照,全球股市依然熊影幢幢,随时重回颓势。
无论如何,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不过是经济风暴的前奏;真正的冲击,终将从交易所的数字蔓延到超市的物价、油站的油价、乃至你我日常生活中。
这场风暴是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起关税大棒,扬言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所引发的,我国也无法幸免,面对著24%的关税。特朗普将关税武器化举措,无疑是在全球疲弱经济背景下点燃导火索,引爆市场恐慌,信心直线下坠,投资者如临大敌,资本链条瞬间紧缩,各国各界也纷纷下调今年的增长指数。
因此,这场“关税战”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现代经济秩序的挑战。正如特朗普支持者,美国亿万富豪阿克曼(Bill Ackman)所形容——这是一场“经济核战争”。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是一次普通的关税调整,而是一场以政治利益和全球经济为赌注的大博弈。其意图通过关税施压,迫使他国屈服,并企图重塑全球供应链,把美国重新打造成制造业中心,
然而,打著“美国优先”旗号的特朗普,却似乎正把美国推向孤立与衰退的深渊。在特朗普狂飙下,从汽车到科技,从农业到制造业,供应链撕裂,工厂延迟扩产,企业成本飙升,最先买单的,是美国的普通家庭——生活成本上涨、消费信心下滑、未来前景暗淡。
从历史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极少能带来长期利益,反而往往埋下经济危机的种子。许多有识之士就以上世纪30年代美国胡佛总统任期内的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为例,担忧美国当下的关税保护主义政策,会重演95年前的危机。
1930年,胡佛总统不顾多方的反对,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掀起各国报复性关税浪潮,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崩溃,重创经济发展,也导致全球大萧条,更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比胡佛有过之无不及,经济大衰退会否随之而来,我们又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当然,今天的世界更加高度互联,讯息也更流通,面对这场由世界最强经济体掀起的动荡,特朗普引爆的或许不只是“经济核弹”,更可能是21世纪全球秩序的重启按钮。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