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总离不开盘点,尤其来到2020年,马哈迪当年的先进国宏愿还不知道有多少里,但从当下的变动,或许可以窥探出未来的路向。
政治上,在网络时代的资讯自由流通冲击下,加上经过509的改朝换代后,国家的发展是否迈向更好的方向,创造一个开放、透明、自由的国度?抑或加剧国内主要族群──马来人的焦虑和不安,进而在一些政治野心家或政党的结合下,让伊斯兰化及马来民族主义激化?
近年来的事态发展,从反《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巫伊结盟,到马来人尊严大会,显然伊斯兰化及马来民族主义日益激化成了趋势。这种极端的宗教或民族的主义,拥有著强烈的优越感(其另一面向既是危机感),也充满了排他的意识,进而形成鼓吹保护主义、民族歧视等举动,如购买土著/穆斯林产品优先论、关闭华泰小的呼吁,甚至近日的爪夷文课题。
这不只使国内各族关系紧张,也严重干扰了社会的发展,让国家陷于无止境的零和博弈斗争里。因此,希盟如果依然空谈改革口号,却无法在政治或社会层面上大刀阔斧,并且善用民间的公民社会力量,汇聚成一股改革洪流,冲破长期以来保守、专制的枷锁,反而还是按照旧有的思路和模式走下去,很可能就会走到政治的死胡同,沦为一届政府。
而经济的成长,更脱离不了政治的牵动。尤其在全球贸易一体化下,全球竞争格局,已从零和博弈的、区域替代型的竞争,变成了创新生态的协作型竞争,可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主流族群的许多精英,还在高谈壁垒分明的族群/宗教优先分配论,又如何打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协作体系,更别说需要多元要素下,才有可能产生的创新生态。
实际上,在这速变的万物互联时代,许多国家、族群或个人难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但如何放下历史包袱,寻找新思路,走出结构困境,才是正确的选择。尤其如何调解传统价值如伊斯兰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不只是伊斯兰社会的问题,更是马来西亚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