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绒比艾补选,国阵呈现狂风扫落叶态势,以1万5000张多数票赢得补选。这是国阵,也是马华公会在立国6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没有竞选资源优势,不必甜言蜜语,也不必派选举糖果的情况下胜出,可谓最吐气扬眉的一次胜利。
然而,年龄高达90多岁的首相敦马哈迪,必须抛头露面上山下海,再度复出作为希盟第14届大选的领军人物。就因一场补选失利,就必须扛起所有的败选责任?若说希盟执政表现完全是首相的错,这种论断也未免言过其实。
记得第14届大选,丹绒比艾国席出现三角战,自诩全民伊党的月亮党宣布竞选全部国州议席。选举结果显示,在中马和南马完全没有市场,然而,伊党当时获得近3000票的支持率,如果当年巫伊结合,希盟国阵鹿死谁手也难说。
是否兑现竞选宣言、改善经济、华教课题和棕油外交等,种种对希盟执政评头论足的指责,其实都只是次要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在立国60多年以来,好听是终于能够改朝换代,不好听则是走在多元与单元的十字路口。
国家独立60多年来,华社主要关注经济层面的努力,难听一点,有钱的都已经移民,留下来的,对政治和政策完全外行。从巴恩报告书开始,华社看到教育政策上的终极目标,在乎华文教育的存亡,在政策上完全毫无改变之力。
国阵执政60年无法改变的事,要希盟在一年内改变是有点牵强。尤其国家跟过去已有很大的差别,华社不明白为何国阵在1970年代巫伊分家,也忘记为何行动党和伊党2001年第一次分裂,要说火箭壮大伊党乃是无稽之谈!
回顾308政治海啸,如果不是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不断游说,行动党根本不可能跟伊党结盟,也不会开创出308和505大选的格局。如今,马华也在伊党的祝福下,重温1970年代巫伊合作下的国阵辉煌时期,伊党是否就是造王者?
希盟的缺点在于缺乏经验,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下,最不应该兑现的竞选宣言就是取消消费税(GST)。在取消消费税后,又重新恢复销售和服务税(SST),对民间经济已造成二度伤害,这是希盟精英们无法预见的最大错误。
509大选以来,我们用选票教训执政党真的很爽,但是一系列的补选失利后,希盟又再上演逼宫的戏码。其实,希盟根本没有从补选认真反省,从执政以来的所制定的国家政策,究竟是老马一个人的错,还是内阁部长集体的失误?
因为一场补选的失利,直接向首相逼宫是非常不厚道的事。即便内部顺利改朝换代,却也印证再经历几次大选、换多几次政府,始终只是在选择比较不烂的苹果,事实上,被削弱权力的敦马以外,真的还有比他合适的首相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