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截止的临时外劳卡措施,再次见证许多大马人办事拖到最后一刻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背后,除了涉及个人的习惯外,其实或多或少也与政府的行政效率及决策有关。
尤其外劳政策上,政府多年来朝令夕改,许多政策不是最后一刻展延、逆转,就是执法不严,成了常态,让许多业者在无所适从中,静观其变,形成最后一刻才行动的习惯。
临时外劳卡,这项于今年2月15日开始的非法外劳合法化措施,从一开始就不受看好。尤其对我国长远发展而言,这无疑是在促使更多的非法外劳入境,给予非法外劳一种认知,只要入境到来,就能等待当局不时的“宽赦”行动,从非法转变成合法。这也是为何我国外劳人数,不管是合法或非法的,逐年上升。
依据人力资源部的估计,国内合法及非法外劳总数为600万人,是国内第三大“族群”。外劳的泛滥,执法的不严,不只让外劳权益被剥削,也压缩了本地员工的薪金增长,更令许多中小企业在转型上却步,对国家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
更具争议的是外劳卡措施下,背后的庞大利益。据报导,尽管外劳卡申请是免费的,但申请雇主却须为这些外劳到指定的3家仲介公司登记“重聘计划”,而这些仲介公司则会收取每人600至900令吉的费用。
行动党大山脚国会议员沈志强就曾估计,在长达4个月的漂白计划下,可为这3家公司带来5亿令吉的收入,而这些公司的董事也与巫统息息相关。譬如其中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武吉美加(Bukit Megah)公司,其董事就是前柔佛优景镇州议员阿都哈林。阿都哈林在2013年大选失利后,出任内政部长的特别官员,这不禁令人质疑,当局在委任这些仲介公司时,是否存有利益冲突与权力滥用?这或许也是我国长期依赖外劳的其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