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未回望,大马立国52年,多元族群的社会似乎越来越往右走,充满种族色彩的政策或措施不似以往般遮遮掩掩,反而明目张胆大行其道,这样的情况反映出政党为了巩固政权而走民粹主义,大马政党政治依然在种族圈内迷失,找不到出路。
大马政治中的种族色彩自独立以来不曾缺席,多年来族群平等一直是困扰各族的难题。其实说穿了,族群平等也就是资源如分配的问题,对于一些喜欢搞民粹的政治人物来说,大马社会无法做到资源平均分配,而所谓公平分配,应以种族角度为出发点。
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各种基础等,都应该被平等地加以分配,除非对其中一些或所有这些基本善的不平等分配,会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然而这样的概念来到大马,未必适合大马社会,这源于政治操作的结果。
族群危机感是执政党一直以来形塑马来民族意识的工具,最终的目的就是确保政权得以维系。前首相敦马哈由在位时撰写《马来人的困境》,从族群角度书写大马历史,其实最终目的是讨论资源如何分配,强调平等分配在大马国土上未必公正。
实际上,根据大马学者许德发在《大马华人与族群政治》一书中的研究报告《分歧的社会正义观?》指出,马来同胞在独立初期因人口少于华人而引起恐慌,进而形成了马来主权意识,赋予了马来原地主义及土著概念。
这样的意识随著岁月及政治发展,反而成了大马民族无法融合的包袱,从种族宗教角度出发的各种政策不仅撕裂大马社会,也使非马来人惶恐不安。至此,首相纳吉上位时强调的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已非黯然失色,而是荡然无存。
执政党从种族角度治理国家并非新鲜事,然而多年来尝试打破这种困境的在野党,似乎也走向这样的民粹歪路。其中,部份行动党的支持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专页,不时可看见将某些课题放大,突出其中的种族元素,这样的方式或许吸引华裔支持,但对国家团结来说没有建树。
从资源分配角度来说,即得利益者自然会持续维护对本身有利的政策,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人在土著政策下受惠。如何打破这样迷思,需要更多的耐心与交流,谩骂与嘲笑始终并非改善问题的方法。
过去几年来大马公民社会意识崛起,参与争取改革的并非单一族群。公民社会的建立并非容易,放在大马社会则更有复杂的元素要考量。大马社会要团结,如何在资源分配上取得平冲点,是未来须要思索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