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辇14日讯)霹雳峇眼色海码头街的河边有间小木屋,旁边有三轮车摊售卖熟食,当地人称为“火船头叻沙与福建面”,颇有名气,不仅本地人爱吃,外地人也慕名搜味寻食,尤其福建掺叻沙,更是“味蕾杀手”。
该小木屋早期是关税局办公室,已有百多年历史,旁边有个小码头。
当年,英殖政府为方便土产包括庶糖、橡胶运出国,在古楼河畔建立了小码头,居民称为“火船头”,是早期最繁忙地点,舯舡船、货船、菜船都在码头上下货。
后来,陆路交通发达并取代水路运输,船只不再使用小码头上下货,关税局跟著迁离。
坚持用木炭熬煮汤头
随后,有四五个小贩曾在该处营业,但都无法持久,直至1982年,当地居民胡汉添(69岁)与妻子黄凤音(67岁),以三轮车方式,售卖叻沙与福建面(也称虾面),迄今驰名42年。
胡汉添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熟食摊的其中一项特色,是坚持使用木炭来熬煮叻沙和福建面汤头,食客认为比较香。
他说,叻沙和福建面汤头由妻子研煮,当中,叻沙汤底以新鲜的沙丁鱼,搭配多种配料熬煮而成,酸味适中、微辣清香。
“福建面赤红辛辣汤底,以虾壳、虾头熬煮,汤汁不会很浓,但洋溢著虾子的鲜味及辣椒等香料香味。”
他表示,为了确保品质,不仅汤头材料下足,面食配料也不单调,例如,福建面的配料包括整颗水煮蛋、煎蛋片、虾及鱼饼。
他告知,由于不添加猪肉,顾客来自三大民族,包括巫裔及印裔顾客。
事实上,不仅叻沙和福建面脍炙人口,很多人都喜欢点叻沙掺福建面,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混合的汤底风味独特,吃起来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当地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到外地升学或谋生,每当回到家乡,都会来该食摊重温怀念的家乡味,有的甚至冷冻打包带回去。
此外,也有国内各地,诸如吉隆坡、实兆远、槟城及居林的游客慕名前来品尝。
另外,商人黄金杰(40岁)说,本身在10多岁就开始前来该礼食摊享用美食,平均每周来二三次,叻沙、福建面及叻沙掺福建轮替来吃。
“这里最出名是叻沙掺福建,两种口味交帜,衍生独特的风味,百吃不腻。”
该摊营业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或卖完为止;有时下午一、二时卖完则提早收档。每逢周四或周五休息。
比在五星级酒店用餐更享受 尚有机会赏鳄鱼
该三轮车流动摊口不大,但摆摊环境却非常好,摊口旁的古楼河风景优美,微风凉爽,因此,坐在河畔享用著叻沙或福建面,比在五星级酒店用餐更享受,幸运的话,还有机会观赏鳄鱼在对岸闲游。
尽管胡汉添与妻子黄凤音于1982年摆摊时,已经没有货船上下货,但下游5公里外两成园居民及学生,每日都搭船前来峇眼色海,在火船头上岸。
不过,在约20年前,当两成园开辟了陆路后,居民不再使用水路前来峇眼色海后,鳄鱼就偶尔会游向上游区,出现在火船头一带对面岸的沼泽丛林区。因此,在火船头竖有一面告示牌,警惕公众人士河里有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