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大帝千秋宝诞近在眉睫,全国各地九皇庙与广大信众已准备就绪,以引接神圣节日来临;尽管九皇信仰传入我国已超过百年历史,但九皇爷的起源仿佛被注入一股神秘色彩,极富传奇。
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的九皇大帝千秋宝诞,各地九皇庙或斗母宫,都会为9天神诞的系列节目或仪式总动员。
各项节目从起篙灯柱、恭迎九皇大帝圣驾晋宫、友庙交流与晋香、补运、游街巡狩、布施、过圣火与平安桥,一直忙到恭送九皇大帝圣驾及落篙灯柱为止。期间,许多平时荤食的信众都会茹素,以示虔诚。
不过,这项可谓全马最盛大,信徒遍布士农工商的神诞庆典,其起源却众说纷纭,值得探讨。
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教授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九皇爷的起源众说纷纭,因为出现许多不同版本的起源故事,九皇爷信仰仿佛被注入一股神秘色彩,或许有人会好奇哪个才是正确版本?
他说,有人说,九皇爷来自星星,是北斗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加上左辅、右弼两星君合称。
王教授引述元代徐道麟集注的《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曾经总结北斗诸经的共识,说:“北斗者,天地之大德大化,真炁正道,结为玄象,运乎中天,建四时,均五行,生杀万物,统牿天地,察录善恶,无一物不系其所管也。”这样的北斗崇拜,认为北斗可以为生者解除各种厄难,也能济度死魂,拔苦超脱,转化成仙子。
他提到,早期道教信众祭祀北斗九皇的方式,可见于明朝《道藏》收录的《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该经约出于宋代,从经文重视北斗诸星保护“坊境”之说,可见那时的九皇祈福活动可能已经是普及村镇基层。
他分享,根据《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在农历九月,各家各户也应从初一日开始,一直到初九日夜半子时,以“合家清斋行道、素裳冠履,百和名香,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随愿所陈,由此便能获得北斗各星在那9天轮流感应人间的神圣佑护,赋予司掌一切善业利益,“坊境无诸魔难”。
王琛发也是韩江传媒大学中华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闽南师大讲席教授、广东省海外名师特聘教授,以及福建闽江学者,对九皇大帝信仰有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南洋民间相关“九皇大帝”渊源的各种解释,历来流传好几种异于“北斗信俗”的说法,
他指出,有人从好些百年斗母宫会临时设有超度“亡兄故弟”或“众斋友”的牌位,相信九皇爷是祀奉9位兵败被斩首于海畔的海寇头领,也有说9名海盗实为阴魂不散的无头抗清义士,清朝只好封死者为“九皇爷”。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祭祀的是南明鲁王,即明朝太祖第九子的九世孙,兵败投靠郑成功,后来反被郑成功投海,部属愤而南下立庙。”
“甚至也曾听说九皇爷是指祭祀王爷郑成功,或天地会等反清复明志士的版本。”
王琛发:每个版本都没有错
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教授强调,虽然九皇爷起源有诸多版本,但其实每个版本都没有错误,只是在经历白色恐怖、冷战时期、以及种种历史事故后,人们的记忆以碎片化的方式,将整体叙事的不同部分传承下来。
他解释,一体多面的历史事迹再经由一代代口述,和文人加工的方式传承下去,最后保留下来的版本各有不一。
他认为,即使是零碎的记忆,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每一个版本都十分重要,因为后人把剪碎的记忆拼凑在一起后,会渐渐探索出更完整的历史。
尽管各地区偏重的部分,以及保留的版本有出现差异,但王教授指出,永远不变的是九皇爷信仰引导人们把不忘历史、延续文化传承与守斋茹素合为一体。
他表示,九皇爷信仰在我国已经流传超过百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过程,九皇爷诞已形成一种社会功能,让当地社会每年一到这时候,将生活重点移向加强相聚机会,演练人与人的组织与互动。
“也藉著形成庙会,推动经济流通和推广素食,让九皇爷活动也因而至今不断扩张并得以延续。也因为有守斋的习俗,提高了人们吃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