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日讯)槟州在今年第21周(5月17日至23日)出现13宗骨痛热症病例,相较第20周是增加了7宗。
槟州卫生事务行政议员诺雷拉今日在群组发布槟州最新的骨痛热症与基孔肯雅症病例数据。
她说,槟州骨痛热症病例在第21周呈上升趋势,从第20周的6宗增至13宗,上升111.67%。
不过,截至第21周,槟州骨痛热症累计病例达349宗,与去年同期的2677宗相比,是大幅锐减86.96%。
她补充,第21周有一宗骨痛热症死亡病例,相比去年同时期的8宗,下降了87.5%。
另外,截至5月28日,槟州基孔肯雅症累计病例63宗,其中东北县累计病例36宗,西南区和威中各有26宗和1宗。
东北县基孔肯雅症累计病例分布是发林百宝庄(12宗)、打枪埔组屋(4宗)、Lorong Sempadan(2宗)、升旗山园(4宗)及玫瑰园组屋(5宗)。
她在文告指出,当局已派员到上述组屋住宅灭蚊,并在当地进行卫生醒觉宣传,违例者在1975年消灭传染病蚊虫法令第8(1)条文下接到罚单。
她说,传播基孔肯雅症的埃及伊蚊(Aedes)的繁殖地,一般被发现在住家周围的花盆、塑料容器、空罐、美化池、洋灰地上和垃圾堆等。
她也澄清,升旗山园(Taman Bukit Bendera)不是基孔肯雅症疫区,当地只有一宗病例。
“第一宗有迁移史的病例发生在发林巴刹,附近的亚依淡和打枪埔巴刹也发现埃及伊蚊的踪迹。”
她促请民众多加留意,时刻清理住宅周围的积水、清除蚊虫滋生地。
她提醒公众,骨痛热症和基孔肯雅蚊肆虐,尤其在雪兰莪、吉隆坡、槟州等人口密集的城市,更需多加注意。
“这些蚊症还没有一个针对性的治疗法,只能提供协助治疗。因此,防范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