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日讯)隶属霹雳州政府的霹雳人力资源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虽曾开办多项为期3个月的技职培训课程,但课堂上不曾出现黄面孔,班级名单中不曾有华裔名字,彰显华裔子弟成为该中心零报读率的族群。
该中心主任露芭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由州政府资助的技职长期课程中,其他友族如巫裔和印裔参与率不分上下,唯独华裔差距极大,报读率达至零。
她说,该中心于2015年成立,在2016年至2017年间,曾开办由政府资助的焊工、汽车技能及转型工业课程,各课程为期3个月,各班有20名学生,但迄今班级名单中仍不见华裔名字。
借助媒体宣传力量
“虽说长期课程没有华裔子弟参与,但偶尔开办的短期课程,如为期几天的酒店服务或烹饪课程,则有华裔报读,但人数屈指可数,若一班有20位学生,华裔也就只有区区2人,仅占10%。”
露芭认为,华裔对政府赞助的技训课程反应冷淡,原因包括宣传无法触达华社、课程以国语授教造成语言障碍及华社不认为该中心提供的课程对他们有俾益等。
她说,该中心向来透过霹雳州务大臣下乡活动、州政府活动展览会及学校讲座等宣传形式,宣布中心讯息,同时借助媒体宣传力量,让大众获知更多详情。
“惟大部分刊登关于我们中心课程的报道都是来自国文及英文媒体,华社多数翻阅中文报,鲜少翻阅国文和英文报,造成我们的信息难以触达华社。”
她续称,中心面对另一项挑战是华社对技训课程存有误解,以致引不起兴趣。
“部分华裔认为参与该课程对他们的前途无效益,而不感兴趣。就如我们曾前往一些学校主办讲座或展览,有的华裔学生因觉得我们的课程无法协助他们,反应冷淡。”
面对语言障碍止步
另外,露芭指出,一些华裔因面对语言障碍问题而止步,不敢受训。
她说,该中心提供的课程以国文授教,部分技能术语则由英文解说,若华裔不谙马来文及英文,可在参与课程前报读额外语言班,惟此班因没获政府拨款资助,学生需自费报读。
安排毕业生入职
露芭指出,该中心除了培训学生掌握技术行业的技能外,也扮演安排毕业生入职的角色。换言之,每一位经受训的学生,最终都能在该中心的安排下,获得相关行业就业机会。
她指出,该中心目前已和数家公司合作,在了解公司的需求下,安排符合资格的毕业生上门应征。
她说,饮餐业雇主最喜欢雇聘华裔学员,譬如数间非清真酒楼及餐厅的雇主曾向该中心要求华裔毕业生入职,但该中心因没华裔生报读,无法提供人选。
“中心没有华裔生上课,试问要如何安排华裔毕业生前往上班呢?”她指,华裔职场需求高,显然华裔的工作机会已在,只是无人问津。
另外,针对本地就业机会的问题,她认为,雇主应重视本地人才的培训,减少雇用外籍员工,给本地人才机会。她举例,厂家或公司业者可与该中心展开合作,共同培训本地职员,使本地人才精通该行业的技能,在该行业大展拳脚,这样便能提升本地人力资源,减少依赖外籍员工。
学一技之长 文凭有助创业
霹雳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玛尼维尔指出,该中心授权颁发“大马技职文凭”(SKM),受训学生在技训课程结束后,若不想打工,想自立门户,将文凭挂在商店显眼处,让客户备感信心。
他说,该中心的设备齐全,教学理论与技术实践并用,课室一半空间让学生面向白板学习理论,另一半空间则设有机械及电器零件等供学生亲手操作,实现活学活用。“因此在该中心受训的学生必能达到技能实践的水平。”
政府资助学费
“报读该中心课程无需缴费,费用由政府全面资助,再加上毕业后获颁SKM文凭,为未来扩大发展范围,包括自立门户,独立创业。”
露芭对此补充,她能理解现下年轻人创业的趋势,创业念头早已根植在许多年轻人心头,使年轻人抗拒成为打工一族,故而不愿参与技训课程。
惟她建议,在年轻人离开中学生涯后,在没有创业基金或技能基础下,不妨先虚心参与课程,学习一技之长,奠下技能基础后,尽管以后派不上用场,也能为自己补一条后路。
另外,她强调,参与政府资助的课程除了能减轻家庭负担,尤其经济受困的家庭,也能保障工作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呼吁各族群青年把握机会,报名参与该中心的技训课程,学习一技之长。
欲知详情可拨电05-5253058、012-5125915或016-5394178,或浏览www.phcdc.edu.my或亲临霹雳科技贸易中心12楼人力资源中心办事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