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4日讯)见过可爱的眼镜食叶猴吗?为让世世代代都可见到它与完整的自然生态,全马极少数并专为小型野生动物而设的公路生态连接桥(Canopy Bridge),有望在槟岛北部的直落巴巷公路建设,让眼镜食叶猴及其他小动物可安全“过马路”。
理科大学灵长类动物研究硕士叶茹琳在2016年,启动西马首个为眼镜食叶猴(Dusky Leaf Monkey/Langur)成立的保育计划“Langur Project Penang”(LPP)。
列“近危”品种
如今,LPP计划在近期展开槟岛首个“公路生态”研究,重点研究食叶猴与其他树栖野生动物在公路发展下的生态与安全。这也是全马首个深入研究眼镜食叶猴的团队,首要研究地点设在直落巴巷公路。
叶茹琳(27岁)指出,大马的生态连接桥一般建在大道地下,让体积大的野生动物穿越马路两旁的山林;这个生态连接桥则建在公路之上,使用者将是体积小的动物,如眼镜食叶猴。
眼镜食叶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品种。
叶茹琳至今已成功吸引逾20名年轻人加入义工队,到森林、公路观察眼镜食叶猴的栖息生态、生活习性等。
他们每周至少4天拿著望远镜、记事本与导航系统,到分布在直落巴巷公路旁观察食叶猴栖息地,看它们如何过马路、最喜欢在哪里过马路、为何过马路、记录它们的公路死亡率等。
重新连接两旁森林
这一切努力,都为建立一个研究资料档,将来建议政府在食叶眼镜猴的出没点建生态连接桥。
叶茹琳说,处于森林生态区的直落巴巷公路,把森林一分为二,野生动物栖息地也被迫切割,需要冒险穿越公路才能到海边觅食。
去年11月,在未来的直落巴巷替代公路计划汇报会上,叶茹琳说出眼镜食叶猴的困境,州政府后来邀请她与团队加入该公路计划环境评估报告委员会,她便有了机会,向当局建议公路生态连接桥。
“生态连接桥可让公路两旁的森林重新连接,很多国家都已有这样的措施,如澳洲等地,小动物也可以安全过马路。”
她说,马来西亚许多野生动物都面对栖息地分断化威胁,栖息空间变小,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与觅食。
“我们现在收集的资料都很重要,可用数据向政府争取,在眼镜食叶猴过马路的热点建公路生态连接桥。”
为了觅食“铤而走险”
根据叶茹琳与团队的观察,眼镜食叶猴铤而走险过马路,主要有3种方式。
第一,从横跨马路的树木连枝走过(72.2%)。这是它们最喜爱的方式,但不是每只眼镜食叶猴都有条件走树枝,怀孕的、胆小的,或体型大的都不敢尝试。
第二,走电缆(26.5%)。除了触电风险,它们需能够取得平衡,不然会摔伤。
最冒险的方式是第三,直接走过路面(1.3%)。她说,除了别无选择,有的眼镜食叶猴也会贪方便,直接过马路。
叶茹琳指出,眼镜食叶猴99.7%的时间在树上活动,只有0.3%会在树下玩耍,因此在路面灵活度不好。
给予生存空间
什么原因它们冒险过马路?叶茹琳说主要是觅食,目标是海边的沿海植物。
除了直落巴巷山林,槟城升旗山、青年公园、植物园、威省都坤山都有眼镜食叶猴出没。
“目前没有人知道眼镜食叶猴在我国活得怎样,数量是否大幅下降?阻止不了发展,起码也要给他们生存下去的缓冲空间。”
丹绒武雅至直落巴巷替代公路,是两岸三通一槟城计划下3个大道计划之一,长达10.53公里。有待环境评估报告通过后,它将是首个启动的计划,首期工程是丹绒武雅至峇都丁宜路段,第二期工程是峇都丁宜至直落巴巷路段。
沦贩卖野生动物集团宠儿
成年眼镜食叶猴毛发黑灰,亮白眼圈罩著黑眼珠,外形腼腆精巧。年幼眼镜食叶猴更可爱,一身亮橙色毛发,有金丝猴之美称。
惟,小金猴造型,却令它们成为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宠儿。其实,约4个月半的时间后,小金猴就会完全换毛。
叶茹琳说,人们对食叶眼镜猴的认识不深,才会有贩卖情况出现。眼镜食叶猴天生的野性,易令人误读为攻击性行为,例如幼猴喝奶时习惯抓妈妈的脸,这是撒娇,但在人类妈妈的眼里,却是伤害。
“种种伤害下,加上人们不懂喂养幼猴,幼年食叶猴落到人类手里,一般活不到换毛阶段。残忍的是,要取得一只幼猴,往往需杀掉整个眼镜食叶猴家庭,因为家庭成员都会拼死救儿。”
她指出,眼镜食叶猴2年生一胎,每胎一般只有一只,因此食叶猴的家庭成员不比猕猴的30多只高,一般只有18至20只。
叶茹琳前年获得英国动物保育基金会“The Rufford Foundation”赞助经费,展开LPP计划,如今再获得该基金会肯定,再赞助“树栖野生动物的道路生态学与生态连接桥:解决槟城的栖息地分断化”研究项目经费。
她希望直落巴巷公路生态连接桥取得成功后,将来可推广到槟城其他地方甚至全马,造福受公路发展影响的树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