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3日讯)槟岛南部盛产许多海产,2015年的渔获量就达4212公吨,批发价占槟岛总额的12.4%(4209万令吉)。然而,这片孕育无数海洋生命的海域,随著填海工程动土后,渔获量还会剩下多少,鱼价是否会提高,都成为大家的隐忧。
槟州政府建议在槟岛南部打造3个人造岛,作为槟州交通大蓝图的集资方案。
但是,这个可能破坏盛产鲳鱼、马鲛鱼、大白虾、石斑鱼、笛鲷等海域的填海计划,却引来不少渔民反弹。
如今,列出填海计划带来各种冲击及纾解方案的详细环境冲击评估报告已出炉,并公开展示至6月23日。
不过,理科大学海洋生物系教授祖菲嘉批评,报告里提出的一些纾解方案欠佳及太表面。
环评报告指出,填海计划进行期间会增加悬浮沉淀物,影响孵化场的滤水系统。填海后会导致水质恶化,让水源不再适用于孵化场。报告里提出的纾解方案是提升滤水系统,并把海水进水管转移至适合地点。
但祖菲嘉质疑此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孵化场需大量过滤水,究竟需花多少钱才足以过滤大受污染的海水?水受污染后,进水管转移至更远地点将使成本倍增。
渔场泥滩消失
环评报告指出,填海地范围的渔场会消失,渔民需前往更远的地方捕鱼,邻近其他未受影响地区的捕鱼活动会增加。然而,报告并未预算鱼产量将降低多少。
“填海也会导致部分泥滩消失。泥滩栖息地对大量无脊椎动物和鱼类非常重要,因能提供综合的河口食物网,为大量鱼类提供孵育和饲养场。”
报告建议的纾解方案是部署鱼类聚集装置(FAD),以聚集鱼类种群,让捕鱼更容易进行及减少捕捞成本。另一个方案是提供研究基金给渔业局。
但祖菲嘉认为,既然水已受污染,放FAD也没用,根本无法吸引鱼群。
此外,报告也提出对海洋生物如浮游生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栖息地带来的各种冲击,但报告却说明无需进行纾解方案。
祖菲嘉批评,此报告不够全面,许多纾解方案行不通或没列出细节。他认为不应先通过环评报告才讨论细节,因此希望政府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补充,尽管填海后渔民可前往更远的海域捕鱼,但成本提高后,鱼价会更贵。若渔夫获利不高,可能会放弃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