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随处可见的传统杂货店,已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离班台约13公里处的昔加里(Segari),沿路上仅有约8间传统杂货店苦撑守业,随著这一代经营者结业后,这些传统杂货店的消失相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没有购物中心的昔加里,要获取资源或补充日常用品不见得是易事,居民除了驾车去班台或实兆远购物,邻近的传统杂货店是居民主要的购物点。
无奈,这些传统杂货店,多半都是年长者在经营,年轻人对这行业已完全不感兴趣。
在昔加里约8间传统杂货店中,除了一间由印裔经营外,其余5间皆是华人长者在经营,只有2间是由逾30岁的青年从父辈手中继承下来。
英雄迟暮,是输给了时间,传统杂货店的没落,则是栽在时代与人口外流两大因素。
一对不愿具名的老夫妇业者感叹,他们自1977年经营至今已40载,已各别69岁及65岁,如今迈入暮年,年老力衰,加上行动不便,再多做1至2年,他们就不得不结业了。
“我们每天上午约7时就开门营业,直到晚上9时才关门,路上数十年来都是车多人少,偶尔才有过路客途径光顾,每月赚取不足1000令吉的利润,加上两老省吃省用,总算可赖以为生。”
抢劫案频传损声名
老夫妇说,他们共育有2名儿女,如今已分别到怡保及吉隆坡谋生,只有在每年农历新年时才会回来一次。这类聚少离多的现象,不仅让儿女揪心,更是这些住在偏远郊区年长者的悲歌。
他续说,尽管店铺离昔加里闻名的海龟保育中心不远,但其生意却没有受到游客观光的“提携”。
他补充,其实海龟保育中心一度辉煌,也让店铺生意好上许多,但自约十多年前传出抢劫案频生后,导致声名受损,游客也少了许多,他的生意因此又重归平静。
年轻人出走 仅剩老人老房
谈起昔加里,它是个简陋的小镇,位于班台与实兆远的路途之间,沿途的道路最多也只有两辆车的宽度,道路两侧种满油棕,区内还有一所警局,警局附近就是相邻的昔加里国小及培民国民型小学。
在平常天,昔加里的路上车多人少,只有罗里或货车来来往往,人烟稀少。传统杂货店的业者喜爱坐在店门外,听著收音机的广播度日;由于年轻人口外流,当地老人也唯有含饴弄孙,期待明天会更好。
靠外劳光顾勉强维持生计
与老者毗邻的传统杂货店,是区内少有的青年业者,33岁的谢厚韩向本报指出,这里的传统杂货店,至少向逾百人供应货品,惟近年来已较少华人顾客,所幸附近有鸭场聘请外劳,业者才得以谋生。
他说,业者如今仅靠外劳光顾,出售烟酒作为主要收入,若不是加上邻近的马来村民,紧靠著店内其他货品的微薄利润,犹不足以果腹。
“与父辈那年代相比,现在的客源已减少约50%,同时,人口外流也导致住户减少,继而减少客源;另外,店内又得应付日益增加的进货成本,加上消费税,传统杂货店已步步维艰。”
他表示,父亲在1989年在此创业,至2005年逝世后,才由他继承父业。尽管生意难做,人口外流日益严重,但他仍对这里怀有希望,暂时仍未打算到其他地方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