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5日讯)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顾问幸镜清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再三呼吁重视传统医药的存在价值,惟我国却以各项新法令及政策加以约束,与该组织的原意背道而驰,导致中医中药被推向式微甚至没落。
他也批评卫生部,不应以西医的角度驾驭中医中药的治病机制,因为中医中药的本质仅属传统医药。
幸镜清也是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名誉会长,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一再呼吁世界各国,将传统辅助医药的应用,纳为国家卫生医疗的主流系统,同时也拟定传统医药人员的执业资格认可法令。
“我国亦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承认我国的中医药地位,本应设法增设条例维护及协助传统医药的发扬及推广,然而却衍生许多严苛的法令,箝制中医中药的发展。”
他说,自从落实2013年传统辅助医药法令后,我国8间民办的中医院校,因不符合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的认证要求,已被勒令禁止操作,中医师的数量也因而逐年减少及趋向老化。
“许多日常在临床上处方的中草药,如麻黄、黄连、厚朴、附子、银花、细辛、草乌、木通、川乌、麻子仁等,因被当局归类为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被列为禁药。”
良药被禁怎治病?
他强调,上述的中草药是中医师沿用了数千年的治病良药,一旦被禁用,形同将中医师的双手捆绑,中医师又何能发挥治病功能?
“西医认为含有轻微毒性的传统药物,其实经过炮制或与其他药物共煮后,毒性即相对减少或已被抵销,就以黄连举例,黄连与甘草共煮后已去除毒性,初生婴儿都可服用。”
此外,他也坦言,自从我国去年实施消费税后,西药却有逾8000多种的药物被豁免征税,唯独中草药物却丝毫不能从中受惠,显示此举乃为施政者的偏颇,令人遗憾。
他表示,目前我国不论是巫裔或印裔,都乐意看中医服中药,霹雳中华医院的赠医所,经常可看到许多巫裔在候诊,此现象反映中医中药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需求。
中药博大精深 英文教学不易
幸镜清指出,若以英语为中医中药的教学媒介,首先需有英语版本的讲义,翻译一旦有小误差,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与学习者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键。
行医已逾60年的他表示,中医中药有数千年的历史,著述浩瀚及博大精深,理论繁多及深如渊海,纵是有识之士,穷毕生之精力亦未必能学到其大全,亦不敢以“中医通”自称。
他批评,若中医药教学更改为英语,必定难上加难不易成功,过往也有不少外国籍人士到中国学中医,亦用英语作教学媒介,结果效益不彰,学得一知半解。
他披露,华语造诣不深者学中医已不易,外国籍人士学中医的难处可想而知,由此足见以英语传授中医课程是难以成功的。
他分析,当局若一意孤行,则会引发另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师资是否从天而降”则不得而知,此举也等同于逐步淘汰著中医课程。
限制理科生才能修读 中医院校“穷途末路”
幸镜清坦言,虽然总会已多次向当局反映及争取应有的权益,但当局仍毫无下文,让中医中药行业及各院校雪上加霜,逼进死胡同。
他指出,政府要求中医院校提升软硬体设施是好事,但不能过于激进及操之过急,必须循次渐进给予合适的8至10年宽限期,让院方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工程,毕竟提升工程需耗资数百万令吉。
他说,当局限制理科生才可选修中医课程,试想若与录取资格严苛的西医系课程并列,相信愿选修中医课程的理科生并不多,青黄不接的困境呼之欲出。
他坦言,在西药领域未萌芽前,全球人口也是以传统医药治病,人口率也稳健增加,可想传统医药对人民保健占有重要席位,而中医中药更在全球传统医药中鹤立鸡群,近百年的中医药发展也趋向系统及科学化。
除此之外,他举例,传统中医院校为我国培育超过1200名合格中医师,另持有传统辅助医药的合格准证者有数千人,显见此院校在国内为人民保健领域,作出不朽的贡献。
“故此,当局必须要以开明的态度看待中医中药的领域,绝不可以西医的角度相提并论,最终只会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