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日讯)当你老了,是否愿意入住安老院?“子女应否将年老父母送入安老院”的课题,向来是社会上具争议的话题,当中受到传统观念及伦理道德的束缚外,也反映著现实生活迫于无奈的选择,对错已非两者之间衡量的准则。
在东方思想,百善以孝为之先,父母的教养及提携,辛劳付出一生把子女抚养成才,生活再艰辛难行也从不言弃,若孩子成家立业后,以事业忙碌、孩子课业繁重为由,毅然将家中的长者送入安老院,或乃为不尽孝。
许多入住在安老院的长者,心里比谁都了解此行为“不再归家之路”,脸上虽常挂著笑容,但内心却每日都引颈长盼何时儿能来探望,安老院设施虽一应俱全,当夜深人静时孤独无依之际,长者的眼泪仍在眼眶内不停打转,严重则或有轻生念头。
聆听长者意愿
反观现时社会,讲求自由、民主及人权的时代,倘若换位思考,子女本身无法照料及侍奉家中的长者,将后者送入安老院,由医护人员照料衣食住行,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方案,尽孝也非一定让长者伴于两侧,反之供予他们完善的医疗设施更为理想。
部分家庭更会召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采用票决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父母的“去向”,此举措也成为时下的一种趋势。
辅导学硕士刘国南指出,现今的社会眼光,一旦为人子女将年迈的父母送入安老院,就会与不孝顺及大逆不道的观点挂勾。
他说,在许多传统长者的内心,难免会产生不平衡的想法,常会猜想既有儿女相依,孩子也有安乐窝,并非无依无靠,不解为何仍忍心将本身送入安老院。
“不过,家中长辈入住安老院与否,乃需胥视孩子的生活能力,不能与不负责任及不孝顺相提并论,当然也需聆听长者本身的意愿,纳入长者的意愿为考量因素之一。”
他说,此举动没对错可言,忙碌工作的孩子,硬要将缺乏自理能力的父母留于家中,疏于照料的话更危险,长者若健康出状况,不想入住安老院,可尝试坦诚与孩子表达意愿,从中寻找双赢的方案,如聘请家庭看护等。
不过,他说,父母本身也应了解孩子所面对的苦衷及日常生活的局限,包括孩子是迫于无奈,才送长者入住安老院。
“本身不会纠缠于入住安老院的对错,反观会探讨两方的观点,包括逗留于家中的父母怎样让孩子安心工作、或父母欲到安老院打发时间,寻伴聊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