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5日讯)福建月饼在我国热不起,以致业者探讨著以“状元饼”名堂行销,让福建月饼突破籍贯的局限,成为各籍贯人士中秋赏月美食,以期此珍贵的文化资产,能在新时代中传承、发扬光大。
以白色外皮,刻印上红色“福”字的福建月饼,以瓜子、冬瓜、桔饼、花生油、芝麻等充当内陷,味道偏甜,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它是许多福建家庭庆中秋必买品,在以福建人居多的北马地区非常畅销。
由于制作过程繁杂加上制作师傅出现青黄不接,福建月饼在七十年代逐渐没落,九十年代后这类月饼近乎绝迹,市面上,改为被琳琅满目的粤式月饼所取代。
直至2011年,太平勤香(土产)食品专卖店东主汪永平受到太平田野工作者李永球的恳请,要求他把这福建传统传承下去,在深受感动下,他终于开炉做饼,让这消失了近20年的福建月饼“重见天日”。
当时,经过媒体的宣传,福建团体采购作为活动用途,福建月饼再度唤起众人的记忆,市场反应还不错,惟热潮无法持续,业者即使有心推广,却感到难以突围。
销量后劲不足
为防珍贵的文化资产,在未来消失殆尽,业者思索突破局限,让福建月饼不只是福建人的食品,而是各籍贯人士中秋共享的美食!
汪永平在《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他于2011年开始烘制福建月饼,经过媒体宣传,直到2013年市场反应不错,也有福建团体接洽购买,作为中秋节办活动用途,惟销量后劲不足。
“2011年销约4000至5000个月饼、2012年和2013年降至2000至3000个,2014年大约则剩下1000至2000个,因此今年烘制量也约与去年一样。”
他说,若强调“福建月饼”,其他籍贯会认为不是他们的美食,缩窄了市场。
因此,如今他思索以另一个既体贴又适宜的名称推广福建月饼,如古时候流传戏饼,俗称“博状元饼”,是闽南地区流传悠久的中秋节传统游戏,由参与者投出骰子,根据点数赢取不同大小的福建月饼。
“上述游戏的月饼共分6类,即状元饼、榜眼饼2个、探花饼4个、进士饼8个、举人饼16个、秀才饼,当中最大的状元饼重1斤,秀才饼最小重4两。”
他表示,如果将福建月饼易名称为“状元饼”,则什么籍贯人士都能购买。不会自我局限,市场就会更大些。
汪永平准也备趁9月的学校假期,学生团来参观饼厂时,顺便介绍“状元饼”,并有计划长期性生产。
长者找回古早味
福建月饼重新开炉,让年长者有机会回味数十年来吃不到的古早味。
汪永平告知,2011年开炉烘制后,接获好些电话,指他们小时候吃过福建月饼,之后数十年完全没再品尝过,其中一名90多岁的老婆婆,称过去完全买不到,如今终找回以前的味道。
“不久前,有个人买了福建月饼,并上载到面子书,结果,该人在沙巴的朋友也要购买,并邮寄至沙巴。”
他也说,福建月饼只是输在包装,同时也缺乏宣传,谈起买月饼,人们想到的是购买一般的粤式月饼。
他年轻人注重包装和品牌,所以,他在2011年起为福建月饼推出新包装。
他坦承福建月饼无法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即使他在2012年创造榴梿、玉米及黑芝麻3种新口味,仍吸引不到年轻人,今年只烘传统口味月饼。
“其实,福建月饼口感不输其他的月饼,切成小薄片配茶,就可吃出味道。”
火候考究 烘制过程复杂
福建月饼福建月饼传统口味的内馅,以瓜子、冬瓜、桔饼、花生油、芝麻等逾十种配料组成,以五香粉调味,味道类似五仁,口味与粤式迥然不同。
汪永平指出,粤式月饼外形精致有花纹、多种口味,福建月饼烘熟后外形如小锣鼓,只有传统口味。
他说,粤式月饼有大厂家以机械化生产,量多,福建月饼很依靠手工,尤其属双层皮月饼,要靠手工。
“福建月饼制造过程繁杂,技巧掌握不易,比粤式月饼的烘制复杂,时间也较长。”
他说,饼皮的制造完全没有用食油,外层用麦芽糖和面粉,雪白色;内层用酵母,带有淡茶色,在包裹内馅后,就在白色外皮上盖上“福”字或“中秋月饼”的字,然后置入烘炉烘焙。
他介绍,烘炉的上火大约摄氏200度,下火230至240度,烘制过程18分钟至20分钟,间中要将饼翻过来烘,火候掌握很重要。
“刚烘好的月饼外层很硬,必须等待一两天后外层才会回软,这时就可包装。”
他说,福建月饼的市价每个11令吉,每盒44令吉,与其他月饼相比,算起来还便宜,毕竟,原料与2011年相比,涨价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