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4日讯)一名婆婆以铁链将孙儿铨在柱子的事件最近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引起网民热议转载,批评及攻击声浪更接踵而来,网民以正义之名去拔“键”相助,在未查实事情源由下,就上传一些认为是不公的图片或留言评论,此举的背后却引起诸多后果,造就另种无声伤害。
一名网友在周五(1日)下午3时上传一组照片至面子书,照片显示一名孩子被铁链铨手,以及孩子住家的外观,引起网民议论纷纷,有者认为此举行为过分,伤害该孩子的心灵,有者直批此举等同虐儿,应交由警方著手调查等。
据了解,事发时,该婆婆其实是站在屋外观察著孩子,孩子在约5分钟后自行松脱铁链返家,并非外界所见具有虐儿成分。尽管孩子父亲留言澄清事故,却遭部分网民连串的轰炸。
据悉,该组照片于周日(3日)已被移除,孩子的父亲因而特从邻国,赶返住家了解情况。网民“看图说故事”的行为,令该家庭一夜间成为毗邻的热话,为家人增添不少烦忧。
临床心理治疗师彭开贤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是指出,许多网民往往以“眼见为凭,有图为证”判断事件的褒贬之意,但事实并非都是如此,未经查实就上传的图片,其实具有一定危险度。
“扮演著把关角色的网民,未经审讯就迅速对某事件下定论,并人肉搜索公开当事人的身份及个人资料,无论大事小事,在某程度上都对他们的家人、亲友甚至社区,造成一定的困扰。”
他表示,网民在上传他人照片前应考量两个因素,既是否已获得当事人许可及影响程度,或许网民某些举动是出自善意,冀望引起关注,但对当事人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影响,均需考量在内。
将引发连锁效应
他告知,网络的普及化和便捷为人民带来许多便利,若为了一时正义感及义气发布不实的照片及言论,就会引发连锁效应。
“每名网民都可挑起骨牌效应,网民应重视网络人文素养,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多一份思考,寻求较社交媒体更为适合的解决及求救管道。”
他也强调,网络力量并非仅属负面,如捐血及筹款活动等都获得很大支持效应,追根究底,在上传照片或发表言论之前,应多份思考。
社会现象出现两极化
随著社会环境变迁及人们心态转变,“打是疼,骂是爱”的教育模式或已成为社会眼中的“虐儿”举动,但长者常言:“不打不成才”,认为严教的孩子方成器。
前后者的观点差异,让人重新探讨何者为最恰当的教育模式,进而培育出德、智及体皆全面发展的“冠军”儿童。
针对事件中孩子被铁链铨手在外,注册辅导员邬绮清受访时说,如今社会现象出现两极化,一厢是过于溺爱孩子,另边厢则严苛教育孩子,以前者较多。
教育孩子如放风筝
“上述两者皆以‘爱’出发,冀望孩子他日成才成器,爱子心切的长辈都有自我一套教育孩子的模式,惟恰当与否也各执一词。”
她分析说,上述的举动在以往年代属非常普遍,用于现代则欠缺恰当,孩子基于早熟心态及外在因素,小小年龄就有自尊及羞耻心,而且孩子更会仿效大人行为,往后不排除该孩子会以同样手法待人。
她强调,教育现代的孩子如同放风筝,需适时收放自如,让孩子尝点苦头,惟不能完全放手或放纵他们。
“现有的社会环境充满许多诱惑,让许多新手父母在教育孩子一环总是措手不及,过于满足孩子需求就会造就出无承担责任及面对危机的性格,反之,若以鞭打教育孩子,会令孩子更为反感及叛逆,误入歧途呈反效果。”
询及家长及教师在教育孩子应扮演的角色,她指出,家长不应在聆听孩子的投诉后,即时作出负面反应,反观应亲自了解个中的经过,双方交流及联系,寻良策教育孩子,勿让孩子觉得向父母投诉就可了事,造就不认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