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科学、工艺及创新部长郑立慷强调,在推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该部旗下的马来西亚核能机构,正利用核技术和射线成像技术(radiographic technologies)保护以及分析文物,让科技成为文化融合和传承的媒介。
他说,科技始终是推动文明交流最有力的媒介,从古代丝绸之路上交流的天文、医学与数学知识,到今日人工智能与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科技始终在文明交流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郑立慷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并在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开幕仪式上发表演说。
他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科技创新从不受地域或意识形态所限制,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郑立慷以马来西亚政府倡导的“昌明大马”理念为例,强调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重视多元文化共存,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包容与相互尊重。
他也谈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正在快速发展重塑全球社会。
部长呼吁各国加强“科技外交”,通过多边合作框架、研发共享、青年交流计划及技术转移,缩小国家间的科技差距。
“马来西亚政府坚信,通过相互尊重和学习,才能为全人类的利益,共同创造繁荣和进步。”
郑立慷也代表马来西亚,高度赞赏中国主办本次“全球文明对话会”,强调了在相互尊重与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全球团结的重要性。
此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汇聚了多国部长级代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此外,郑立慷也在星期五(7月11日)出席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并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与来自各国的部长级代表及国际组织领袖深入探讨,如何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文明互鉴、科技共享与全球合作。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