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将代表大马,竞选联合国人居署主席职。
倪可敏说,一旦成功当选,马来西亚将领导这个由193个成员国组成的重要联合国机构,是我国再次挺进国际舞台的一大里程碑。
他表示,内阁已议决,由房地部代表我国竞选联合国人居署主席一职。这也将是我国自2010年丹斯里哈米顿担任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主席以来,时隔15年后,再有大马代表出任联合国旗下机构主席。
这是我国自2010年丹斯里哈米顿担任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主席以来,时隔15年后,再有大马代表出任联合国旗下机构主席。
此前,丹斯里拉扎利曾于1996至1997年,出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则曾于1988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席。
倪可敏说,大马房地部将代表我国,前往非洲肯尼亚联合国人居署总部内罗毕进行投票表决。
“此次联合国人居署主席职竞选陷入三角战,伊朗、阿联酋及我国共同角逐。目前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中亚突厥国家等已表态支持大马。”
倪可敏出席联合国人居大会事前访问时说,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全名为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其前身为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Human Settlements (Habitat) UNCHS),成立于1977年12月19日,于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
“2002年,为配合联合国机构改革与强化职能,该中心正式更名为“UN-Habitat”,于2001年12月21日经联合国大会批准升格为正式机构。目前联合国人居署共有193成员国,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成员为该组织领导层,由五大洲58国代表,每两年进行一次会议,为联合国人居大会。”
联合国人居署是联合国体制内应对城市化和人类居所问题的机构,其成立目的旨在推动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人都能拥有宜居的住所。
吉隆坡现任市长拿督斯里麦穆纳曾在2018年至2024年担任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相等于首席执行官),是首位担任该职位的马来西亚人,由联合国秘书长委任。在她领导下,联合国人居署成功华丽转身,转型为更具影响力与效率的联合国机构。
她的成就包括:
* 重组联合国人居署的组织架构;
* 成功进行2019年与2023年两届人居大会;
* 结束联合国人居署连续12年的财政赤字,至2023年机构储备金已达400万美元,特别基金更盈馀3400万美元;
* 运作规模从2018年的1.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亿美元。
倪可敏说,若我国成功当选这一重要职务,不仅能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我国将有机会主导高达193成员国的联合国人居署,并引领及制定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等议程。这不仅是一项外交荣誉,更是彰显我国具备国际政策制定能力的宝贵机会。
他说,马来西亚贯彻“以身作则”的原则,向联合国人居署贯彻大马成功案例。主要关注两大重点领域:可负担房屋与废料管理。
他指出,在可负担房屋方面,目前全国拥房率已达 76.9%。为贯彻“居者有其屋”宏愿,房地部持续推动可负担房屋计划。截至2024年9月30日,第十二大马计划下已完成44万3,259间可负担房屋,占目标的89%。剩馀56,741间预计将在2025年内全面完成。马来西亚以《2018–2025年国家房屋政策》为主导,各国分享可负担房屋战略。
“在废料管理方面,马来西亚于去年推行“禁用一次性塑料袋”运动,获得全国逾8,000家商店响应。柔佛东南镇更成功将旧垃圾场转型为休闲公园,成为废料转型的典范。”
倪可敏说,我国也将在即将召开的国会会议上提呈《城市翻新法案》。这项法案契合联合国人居署所倡议的《新城市议程》,若马来西亚成功出任联合国人居署主席国,我国也将有机会把在城市更新、重建与保育方面的经验带上国际平台,与各国共享。
“在面对建筑物老化、城市规划混乱,以及绿色建筑需求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城市翻新法案》的推行对推动城市永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法案也将协助我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国家法律框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挑战,包括代际贫困、社会不平等、非法住区及高失业率等问题。”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