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一项研究指出,超过65%的我国大学毕业生每月薪资低于3000令吉,仅足以应付基本生活开销,几乎没有储蓄、投资,或实现社会阶层上升的空间。
此外,超过70%的大学毕业生被迫从事半熟练或非熟练的工作。
这项研究数据来自于题为《“工资够吃饭”经济:当高等教育变成经济风险》报告,这研究属于“马来西亚劳动市场洞察系列”的一部分。
据报告作者尤索夫博士指出,调查揭示了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严重结构性危机——大学教育已不再能保障与学历和技能水平相称的薪资。
他说,这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虽然官方报告指就业率超过80%,但这数据其实具有误导性,因为它包括所有类型的工作,并未考虑是否匹配技能或薪资水准。
“事实是,在我国,65%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低于3000令吉。”
他指出,学历与就业之间广泛不匹配,显示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正在下滑。
他补充,尽管技能错配现象并非大马独有,在发展国家亦会出现,但本地情况因薪资长期偏低而更加严峻。
“这对于那些从事与学历无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毫无保障。”
“在大马,这种不匹配现象导致经济更脆弱,限制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也削弱了低收入群体追求高等教育的意愿。”
因此,他认为,对于年轻人而言,追求高等教育从经济角度来看已变得风险越来越高,尤其在教育成本不断上升,而薪资回报却无法与之匹配的情况下。
他表示,学历、工作质量与职涯回报之间的脱节,正挑战传统观念——即教育可带来更好社会流动性的信念。
“报告指造成这个危机的几个主要原因,包括薪资增长缓慢、就业前准备不足,以及私人界对高技能劳工的需求低迷。”
“这些因素导致薪资停滞,大学毕业生与非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极小,特别是在职涯初期。”
他呼吁展开结构性改革,包括用能反映实际技能匹配程度的指标,取代具误导性的就业率统计数据。
他提到,其他建议包括建立长期的大学毕业生成果追踪系统、重组产业培训与就业前准备流程、推动产业现代化,以及重新设计职位结构,以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政府也应推出薪资指南,作为针对薪资压抑的谘询工具。”
“报告提出一项全面性的政策框架,整合教育规划、劳动市场需求与薪资成果,打破各自为政的碎片化政策,朝向一个全国统一、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迈进。”
他指出,这份报告从宏观层面分析大马毕业生劳动市场的结构性挑战,全面诊断薪资停滞、技能错配与教育与就业之间衔接不良等问题。
报告除了揭示关键政策缺口外,也呼吁展开进一步研究,将这些发现转化为具针对性、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
“这类后续行动对于设计符合各行业、不同人口结构及教育背景毕业生实际情况的政策,至关重要。”
“当大学生的薪资与非大学生相差无几时,投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通往社会流动的保证,而是一种经济风险。”
这份报告由未来研究有限公司(Future Studies Berhad)旗下的未来劳动市场研究中心(EU-Era)发表,该机构致力于通过实证研究,引导大马经济与劳动市场的转型,并为政策制定者、产业界与公众提供参考依据。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