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7日讯)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纳苏申指出,《居家服刑法案》目前正由总检察署进行法律审查与细节拟定,预计将于今年7月或10月的国会会期内提呈草案,惟实际进度仍取决于法案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他表示,该法案旨在推行居家服刑制度,作为传统羁押的替代方案,初步针对的是目前国内约2万7000名未定罪的扣留犯,当中包括涉轻微罪行者。
“一旦法案获得通过,他们可在审讯期间与家人同住,佩戴电子监控装置,作为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赛夫丁补充,有关措施将依据个案考量,居家服刑者可能需定期到警局报到,而适用对象的刑期不得超过10年,并需参考其过往纪录。
他提到,目前全国监狱共关押8万1000名囚犯,监狱资源紧张。为了推动改革,我国监狱制度已从以惩罚为导向,逐步转向以“改造”为核心理念。
“我们不再把监狱视为冰冷高墙,而是一个协助重建人生的场所。”

目前除传统监禁外,我国也透过三项社区服刑制度推动改造,包括:
1. 假释制度,由假释委员会根据囚犯纪律评估;
2. 强制报到令,要求服刑者定期向警方报到;
3. 有条件释放,如特定佳节准许部分囚犯返家。
他指出,衡量改造成效的关键指标为“重犯率”,目前监狱的整体重犯率为11.8%至12%;但在2023年社区改造计划的800名参与者中,仅有1人再犯,重犯率仅0.125%,显示社区改造成效显著。
“这些数据证明,社区服刑比单纯监禁更具矫治效果。”
为提升社会接纳度,内政部同时推出“Step-Up”运动,旨在去除社会对前囚犯的标签与歧视。部门也设立“过渡之家”,协助无家可归或未获家庭接纳的出狱人士提供临时住宿与谋生援助。
赛夫丁透露,已有企业家响应政府号召,愿意聘用前囚犯以取代外籍劳工,让他们得以自力更生、重新融入社会。
“当前囚犯有了稳定收入,甚至能寄钱回家,这对家庭也是一种安慰。”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