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月初签署行政命令放宽对塑料吸管的限制,改变近年来提倡使用纸质吸管的趋势,引起全球环保人士的关注,尽管部分环保人士认同摒弃使用纸质吸管的倡议,惟并不赞同美国在环境议题上开倒车,淡化塑料吸管对环境的伤害。
根据《CNN》报道,“最后一根塑料吸管”运动发起人兼塑料污染联盟宣导与社群参与主管努涅斯指出,市面上有不少滥竽充数的纸质吸管品质低劣,含有大量的有毒染料和胶水,比塑料吸管更不利于环境与人体健康。
对此,大马绿色和平组织资深主管邓晓璇认同,纸质吸管并没有比较环保的立场,并解释市面上很多厂商以环保的名义贩售的纸质餐具,其实或多或少都含有少量的塑料膜和化学物质,因不少环保替代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必然会产生碳足迹,有些纸质吸管甚至会再以一层塑料作为包装,破坏了原本环保的美意。

她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担忧,特朗普的一句政治口号,会将过去环保人士的减塑的努力推回原点,促使未来有更多一次性塑料产品回归市场,加剧全球塑料污染危机问题。
“他(特朗普)称塑料吸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有限,但事实上,由于吸管的体积小且难以回收,使用后流入大自然,对海洋生物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们在进食以后残留的微塑料,最终进入食物链被人类食用并进入肠道进而吸收。”
她解释,许多公共健康专家与研究已经举证说明,塑料微粒已经破坏了人类的荷尔蒙、肺部以及脑部神经。
事实上,特朗普支持使用塑料吸管被视为是对石油行业的践诺,而以石油业为主,并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制造商之一的马来西亚,于过去在国际上的减塑立场模棱两可,在国内推动减塑的进程亦十分缓慢。
邓晓璇希望,政府在未来能够更为重视联合国所提出的全球塑料公约,并且从教育作为切点逐步加强民众对于环保的概念,包括减塑的意义以及做好垃圾分类,再携同地方政府拉高营业门槛监督商家肩负起环境责任,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威胁。
她进一步说明,60年代开始普及化的塑料吸管与其他塑料料产品,如今却失控并泛滥于市场,若是行动不便的病患、年长人士或是孩童用于喝水尚可理解,但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习惯,这不仅仅伤害了环境,也有害身体健康。
“在外面用餐的时候,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把一根塑料吸管放进滚烫的热水中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当然真的有必要使用的话,消费者可选择自备材质好且能重复使用的替代物,我们只是不鼓励使用一次性使用就丢弃的用品。”
“其实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一个消费习惯,像是塑料袋、塑料吸管已经变成许多人不需要去思考就使用的东西,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费行为,而不是仅仅去看官方也限制了什么、放宽了什么。”
她形容,政治人物在争取选民支持时会强调“每个人的选票都很重要”,但在回归生活,或让人每天使用且一杯饮料搭配一根吸管的情况,却会被认为对环境生态及健康的影响不大,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扭曲事实。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