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华研智库认为,国盟在大选让人意外的表现,马来选民的伊斯兰化并非是唯一构成的因素。
该智库针对第15届全国大选的解释报告指出,当中更大的原因是表达对现况的不满,包括受到现有社会阶级的现实因素所排挤,以及对经济现况不满。
“所以这波马来海啸,更明确的来说,可以解读为马来社群的阶级海啸。”
报告说,国盟成功透过社交媒体,尤其是年轻族群较为常用的抖音或俗称的Tiktok,将国盟打造成跟进潮流的“品牌”,也赢得不少马来年轻选民的青睐。
该报告说,第十五届全国大选,随著希望联盟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在2022年11月24日受委为第10任首相后,正式圆满落幕。
报告指出,本届大选产生独立以来的首个悬峙议会,即没有政党获得过半的议席,最终在国家元首建议下,希盟作为本次选举的第一大联盟,联同国阵、砂盟、沙盟与民兴党组成联合政府,为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本次选举结果与选后发展,带来了若干值得探讨的议题,本报告希望借助对有关问题的讨论,加深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报告说,本次大选,作为多年来选举常胜军的国阵/巫统,不仅无法扭转2018年大选的劣势,其胜选的议席数更从61席(半岛与沙巴)下跌至30席。其中,半岛巫统赢得20席,马华与印度人国大党分别为2席(亚依淡和丹绒比艾)和1席(打巴)。至于另7席则是由沙巴国阵所赢下(沙巴巫统6席、沙巴人民团结党1席)。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国阵/巫统在历经2018年败选,联邦政府首次政党轮替后,马来西亚已经步入民主化的阶段。本届大选巫统所面对的崩盘,将使到马来西亚未来的选举结果与国会组成回到过往一党独大的局面,可能性甚微。”
报告说,本次选举以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为首的国民联盟(国盟)异军突起,许多马来选区所产生的马来海啸,导致向来依靠马来选票的巫统面临前所未有的选举溃败。
报告指出,这一股马来反风的成型,并未让希盟得利,反而让慕尤丁为首的国盟在马来选区取得大胜。由于这个结果并非多数华裔选民在选前所预见,因此大大加剧了华社的恐惧。
报告表示,就国盟在本次大选取得的空前成绩,许多舆论将此解读为绿潮的来袭,认为主要是宗教因素所致。
“然而,除了宗教政治理念是促成伊斯兰党崛起的因素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的说法。在选举过程中,选民会透过经济因素来进行评估,以决定投票给什么政党才会为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2020年新冠肺炎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也为许多百姓在就业与薪资上形成巨大的挑战。当时的首相慕尤丁在应对这个问题时,透过数次援助金的派发,一定程度上为许多收入不稳定的人士带来帮助。”
报告说,本次选举因为投票年龄降低,加上自动登记为选民,因此选民数从2018年的1500万激增至2117万。这新增的600万人中,就有过半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选民。
“国盟在第十五届大选中于马来选民年轻渠道(saluran)的支持度大大抛离国阵与希盟。这群选民对国盟的支持,在选后也被许多舆论解读为,马来年轻阶层的新选民具有更保守的宗教观念,更愿意摒弃希盟与国阵,而将选票投给国盟。但我们认为,这并非影响本次选举结果的根本原因。”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伊斯兰党所赢得的43个国会议席中,有27名吉兰丹与登嘉楼州以外的国会议员,并非以伊斯兰党党徽上阵,而是以国盟旗帜胜出。”
报告认为,伊斯兰党在本次选举的崛起,很大部分因素是国盟成功吸引了不满国阵与希盟的马来选民,并且以“廉洁”和“稳定”的竞选口号扩大其政治版图,进而让伊斯兰党在东海岸之外有巨大突破。
“从以上几个因素来看,国盟在这届选举让人意外的表现,马来选民的伊斯兰化并非是唯一构成的因素。当中更大的原因是表达对现况的不满,包括受到现有社会阶级的现实因素所排挤,以及对经济现况不满。所以这波马来海啸,更明确的来说,可以解读为马来社群的阶级海啸。国盟成功透过社交媒体,尤其是年轻族群较为常用的抖音或俗称的Tiktok,将国盟打造成跟进潮流的“品牌”,也赢得不少马来年轻选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