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雇员公积金局首席战略员努希山胡先指出,截至8月31日,公积金会员提取的款额约995亿令吉,超过539亿令吉的缴纳额。
他在接受《新海峡时报》访问时说,这是雇员公积金局史上首次发生这样的情况。
“有些会员希望在i-Citra计划下提款,但由于他们的积蓄耗尽而无法提款。”
“有将近一半的公积金会员只有少于1万令吉(的存款)。”
“如果我们以公积金局成员在达到55岁时,应有的最低储蓄目标为24万令吉,那么我们之中只有3%的人能够负担起退休(并以储蓄维持生活)。”
努希山指出,若根据公积金局会员的收入中位数2066令吉及最低工资1200令吉,一个人若在i-Lestari、i-Sinar和i-Citra计划下,一共提领2万1000令吉,他需要连续工作4至6年才能取回有关储蓄。
他表示,为解决这件事,公积金局有4大应对措施,即扩大强制性覆盖范围、提高退休金充足率、推广终生收入保障及提高金融素养。
“相较于罗列出扩大公积金局强制性覆盖范围的领域,我们建议分阶段从非正规部门的员工(零工经济员工)、劳务合同(contract for service)及外籍员工做起。”
“目前,没有关于非正规部门员工和劳务合同的个人的社会保护立法。”
“为了改善退休储蓄,可以考虑多个贡献来源,引入国家级举措和激励措施,以及恢复公积金贡献的税务减免等。”
至于在推广公积金会员的终生收入保障时,公积金局提出了基本收入支出建议,通过公共管理的年金提供终生收入,以及通过反向抵押贷款提供财富保护。
提高民众的金融素养则可以通过金融规划平台等进行教育活动。
无论如何,他说,这些建议还处于和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初步讨论阶段,而且有些涉及修订《1991年雇员公积金法令》,如扩大强制性覆盖范围。
他也说,他们也需要考量到利益相关者,如雇主的反馈,同时需要考虑到薪金问题,因为对于某些人不是他们想或者不想储蓄,而是他们的储蓄并不够。
雇员公积金局最新报告指出,除非采取缓解措施,否则大多数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将在贫困中度过他们的晚年。
数据显示在后疫情时代,来自低收入群体(B40)的505万名会员中,他们储蓄中位数下降了60%,从2434令吉(每月10令吉,持续20年)降至1005令吉(每月4令吉,持续20年)。
来自中等收入群体(M40)的505万名会员中,他们储蓄中位数下降了17%,从3万113令吉(每月125令吉,持续20年)降至2万4995令吉(每月104令吉,持续20年)。
不过,来自高收入群体(T20)的会员中,他们储蓄中位数上升了8%,从14万440令吉(每月585令吉,持续20年)升至15万2043令吉(每月633令吉,持续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