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浆饭、炸香蕉、豆腐花、沙爹、鱼生……这些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民族传统美食,但你可知道,它们都被列入了国家文化资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文化资产保存基金委员会主席陈亚才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就像是各种表演、表现形式、语言、知识、技能、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无形文化遗产不一定是摸不到的东西,但它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看不到。”
我国目前有两项无形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分别为2005年申遗成功的玛咏剧(Mak Yong)及本月申遗成功的马六甲马来传统歌谣(Dondang Sayang)。“就像玛咏剧一样,没有跳的时候你看不见,也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一个舞蹈。”
他感叹,过去华社强调说华语,以致乡音因缺乏推广而逐渐流失。他表示,保存无形文化资产的方式包括教育传承,维持其实践、表演、表现的环境及相关支援系统,如以纪录片记录,或通过口述访谈等方式保存。
询及在无数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中,为何只有两样被列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他笑称,那是因为其他的遗产还没有达到世界级标准,仅有“地方价值”,未有“普世价值”。
他说,过去华社不热衷于文化资产这一块,几乎完全脱节,也没有参与文资保存工作;因此,这个委员会成立后,将帮忙向国家文化局推荐华社重要的遗产,希望有朝一日能更进一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越久越有价值 保存更胜修复
谈及文物保存方面最大的挑战,文化资产保存基金委员会主席陈亚才坦言,一是国人在文物保存方面的意识薄弱、二是保存技术有待提升、三是经费不足的问题。
他说,华社过去不重视文献,每每装修或搬家时,老旧的东西第一个就被丢弃。
“但今天发现,这些东西其实越久越有价值,文献、史料、会议记录、活动档案等都应该留下。如果不清楚自己家里的东西是否有价值,我们可以帮忙鉴定;如有损坏,我们可以帮忙修复,重要的研究我们可以出版。”
他指出,文物保存方法与技术逐年改进,文资保存基金委员会将与国际团体联系,请国外的专家前来讲课、培训等,让我国的文化保存技术跟上国际的脚步。
他提到,有别于装修房子,传统的建筑如庙宇的修复工作必须“修旧如旧”,而非“返老还童”;即修复得与原来的外观、材料、颜色一样,而不是大幅度地改头换面,或把建筑重新粉刷成迪士尼,虽吸睛,但非正确的保存方式。
不过,他说,像是黑风洞,由于色彩缤纷是印度南方寺庙的特色,因此七彩阶梯也算是异域风情之一。
此外,他指出,文献古书易脆,保存工作里,温度也很重要;太高温会导致文献变质、变黄。
他特别点名我国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作为东南亚最大的伊斯兰博物馆,它展出了超过7000件艺术品和文物,无论是保存和修复都做得很好,包括修复年代久远的可兰经等。
派遣专家协助
他提到,保养和维护都会涉及费用,如印尼日惹的婆罗浮屠,由于印尼缺乏保存文资的专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派遣专家协助他们,在其他国家共同出钱出力的情况下,婆罗浮屠才得以完整保存。
“但你(国家)也得训练当地的人才,免得专才走了之后又没有人会做(保存工作)。”
陈亚才表示,位于吉打的布央谷(Lembah Bujang)是印度化时代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甚至有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惟,在欠缺维护的情况下,如今布央谷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叫人惋惜不已。“布央谷的面积很大,但我国比较注重伊斯兰(文化),且没有很好地打理,像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可惜。”
他说,保存文化资产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文资保存基金委员会任重道远。他表示,未来,该委员会也会推荐有兴趣的人士念“博物馆学”。
“这个科系如今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教你如何管理博物馆、如何做布展、如何设计文物馆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