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诺贝尔奖一向被视为学术上其中一个最高荣誉的奖项,在华人社会,许多人对于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屠呦呦等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津津乐道。
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马来亚曾经诞生了一名医学家,他几乎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这名传奇人物伍连德,曾经在1910年,仅花了7个月,就迅速扑灭在中国东北发生的鼠疫。因为这项成就,也让伍连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
祖籍为广东省新宁县(台山)的伍连德,是在1879年出生于槟城,一生对医学不断奉献,直到1960年在槟城逝世,可说是生于斯、逝于斯。
伍连德研究学者黄贤强教授感叹,伍连德抑治东北爆发鼠疫功不可没,可惜大多大马人都却未曾听闻这号人物。
用伍连德方法扑灭SARS黄贤强在“马来亚之子伍连德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讲座会上指出,伍连德所发现的防疫方法,至今还被认为对付传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
他说,直到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后,医药人员仍继续采用伍连德所发现的方法,扑灭病症。
黄贤强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他则希望,通过讲座会,能让更多人认识伍连德。
伍连德率先发现旱獭在鼠疫方面的传播作用,并采取多项隔离与检查措施,如交通和人口移动管制、口罩防护,甚至解剖尸体造出病因,焚烧病人的尸体,以杜绝病菌。
伍连德更要求当时清朝的百姓佩戴有口罩,该款式的口罩也称为“伍连德口罩”。
首位考入剑桥医学系华人
伍连德在1879年出生于槟城,他的父亲伍祺学从事打金工作。17岁时,他考获英女皇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不仅是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就读医学系的华人,还获得一级荣誉学士(first class honours),在1905年正式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他先是在欧洲学医,随后到南洋行医。他除了关心防疫医学、还注重中西医的差异,同时关心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推动华侨学习并鼓励马来亚华人学习中文。
19世纪初期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最早出现于俄国境内,后来经过满洲里,到了1910年疫情失控,夺取了超过6万人的性命。当时的清政府派遣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医治鼠疫。
1910年,他仅以7个月,就迅速扑灭了中国东北发生的鼠疫。1911年3月,瘟疫受到控制。1911年4月被推选为奉天(沈阳)国际防疫会议的召集人与大会主席,12个国家的防疫专家在大会开会,为期将近一个月,对传染病进行非常详细的讨论,可谓医学一大进步。
1937年日军侵华后,伍连德阔别30年再回到马来亚,并创办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并选择定居怡保,在当地开设私人诊所。1960年在槟城逝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