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东方日报》创刊15年,本报读者秉持著“取之社会,用于社会”的精神,透过本报传达爱心,捐款予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以便能协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彩绘他们的世界。
《东方日报》今年共拨出20万令吉的善款,分别移交给全国20个慈善团体,为慈善事业尽一份绵力。
每团体各获1万
这20受惠团体各获得1万令吉的善款。
本报今日将善款移交予雪隆和芙蓉12个受惠团体,包括吉隆坡Tasputra Perkim残疾儿童中心、马来西亚建安智障儿童家福协会、乐善儿童残障福利中心、盼望之光收留中心、雪兰莪加影佳宁之家、安邦特殊儿童协会、巴生残障儿童中心、吉隆坡安安老人院、淡甘依南慈善社团、大马(雪隆区)大爱脑伤症儿童基金协会、喜乐之家和芙蓉伟爱施予之家。
其他地区的受惠团体分别是霹雳州太平社区服务协会和慈爱迟钝残障训练中心、槟城净莲慈悲院临终关怀中心、如意之家、湖内恩惠病老院,以及柔佛残障儿童协会、恩约社区关怀和南马特别孩子关怀协会。
《东方》扮演桥梁角色
《东方日报》总编辑潘友来在移交义款仪式上表示,非常感谢广大社群和读者热心公益,通过不同形式汇款予本报,协助那些有需要的群体,展现大爱精神。
他表示,《东方日报》履行社会公益责任,作为一个人民和慈善组织的桥梁,希望能为慈善事业尽一份心力。
他也赞扬,投身公益机构的人士,愿意奉献时间和精神,来协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实在令人敬佩。
出席今天在《东方日报》总社礼堂举行的移交义款仪式活动的嘉宾,包括本报财务与行政部高级经理王瑞玲、广告部总经理陈政栋、吉隆坡Tasputra Perkim残疾儿童中心主席哈嘉、芙蓉伟爱施予之家负责人安吉拉、马来西亚建安智障儿童家福协会主席郑明杰、乐善儿童残障福利中心负责人邓进宏、盼望之光收留中心负责人严崇杏、雪兰莪加影佳宁之家总监叶丽娟、安邦特殊儿童协会主席贾思敏、吉隆坡安安老人院经理陈添财、淡甘依南慈善社团主席萨瑟卡拉和大马(雪隆区)大爱脑伤症儿童基金协会代表黄荣尧。
30年慈善事业 只因心中有爱
吉隆坡Tasputra Perkim残疾儿童中心创办人哈嘉表示,该中心目前共收留52名各种族的残障儿童,而自己投身在慈善事业已有30年,更是因为兴趣和心中的爱,才让自己坚持下来。
她感慨说,刚开始自己是抱著帮助他人的心态,去接触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随时光飞逝,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坚持了那么长时间。
“起初我作为志愿者来协助这些残障儿童,协助他们完成生活上的难题,长时间下来,对他们越发上心,也需要筹备各种募捐活动。”
“在一件一件事情处理下来,突然发现已经过了10年、20年,甚至今年来到了30年。”
她以五指连心来形容自己与弱势群体的关系,若其中一个人受伤,其他人也会感觉到疼痛。
她说,经营这间残疾儿童中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财困的问题。惟她认为,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正确心态,敞开大门,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此外,哈嘉赞扬,《东方日报》是首个中文报社主动提供援助给该中心,贯彻爱心不分你我、不分种族,也不分肤色的精神,自己也重未想过能获得这份援助。
她希望,各界人士不要摆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向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伸出援手。“残障人士并没有选择,不管是基因缺陷或经历意外,却从此改变他们的人生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