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 )踏入2017年,国内的骨痛热症疫情加剧,在今年首周(1月1日至7日)的骨痛热症达1663宗,比2016年最后一周(12月25日至31日)的1329宗案例,增加的334宗或25%。
此外,在今年1月1日至7日期间,骨痛热症夺走了2条人命。
卫生总监拿督诺希山今日发表文告,公布大马国内骨痛热症的最新数据。
与2016年最后一周相比,今年首周有10个州属的骨痛热症病例增加,分别为为彭亨州增加42宗或221%、马六甲增加42宗或191%、吉打增加11宗或183%、吉隆坡与布城增加83宗或120%、柔佛增加84宗或120%、霹雳增加53宗或96%、沙巴增加24宗或75%、吉兰丹增加24宗或35%、雪兰莪增加268或47%及槟城增加6宗或19%。
诺希山表示,虽然2017年首周比2016年最后一周相比,案例增加了25%,但与2016年首周的3337宗案例相比的话,则减少了1674宗或50%。
他提到,根据卫生部的分析结果,在2016年累积的10万1357宗骨痛热症病例当中,有56%为男性,另44%为女性。
“在确诊病例当中,有1%为严重骨痛热症(severe dengue)或骨痛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
此外,卫生部在2016年也在全马巡视及监督421万4306个地点,视察结果也发现有84.7%是在屋外发现黑斑蚊繁殖场所,另有15.3%则是在屋内发现。
当局分析结果显示,置弃的塑胶容器(18.3%)、水桶(11.5%)及废弃轮胎(8.5%)是3大发现蚊虫滋生的器材。
此外,最容易成为黑斑蚊繁殖温床的地点,分别是废置的建筑工程(11.6%)、空旷的土地(10.3%)、住宅区的儿童乐园(6.8%)、工厂(6%)、垃圾场(5.8%)及建筑工地(4%),远超过于1%的目标。
文告说,大马在2015年及2016年的黑斑蚊繁殖指数(AI)分别为2.49%及2.12%,依然超过1%的标准,这显示国内黑斑蚊感染风险依然超标。
其中,骨痛热症指数风险高的州属分别为雪兰莪州(3.56%)、槟城(3.36%)、马六甲(3.15%)、柔佛(2.36%)、砂拉越(2.35%)、吉兰丹(2.13%)、玻璃市(2.07%)、吉隆坡及布城(1.22%)、登嘉楼(1.12%)及森美兰(1.06%)。
执法单位在2016年展开的黑斑蚊取缔行动中,在1975年消灭携带传染病昆虫法令第23条文(2000年修正)下,一共发出1万6601张罚单,罚款总额为823万560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