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14日讯)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FOMCA)对15名年龄介于7至15岁的小学及中学生健康饮食知识做了调查,发现每名小孩选择的食品中,只有1至2种或5%的食品是属于健康食品,超过90%所选的食品,是加工或垃圾食品。
配合2015年世界消费者权益日,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FOMCA)今日在格拉那再也巨人霸级市场举办“健康饮食”活动,选出了15名年龄介于7至15岁的小学及中学生参与,并提供每人100令吉,让他们自由选购自己的早餐食品,并从中分析小孩对于健康食品的意识。
大马营养师协会助理秘书黄依雯指出,这15名小孩购买了15至20种食品,在这些食品中,只有1至2种或5%食品,属于健康食品,超过90%的食品都是加工或垃圾食品。这也意味著,学校老师或孩子的父母,没有把传达健康饮食讯息的本分做好。
“今天小孩所选购的食品,多数都是加工食品,不过我们不可以责怪他们,毕竟他们还是小孩,也很少会到厨房帮忙,不知道要买鱼、蔬菜或是水果,才是健康的,当有一天孩子长大成人,他们才知道健康食品,应该是新鲜食品,希望孩子慢慢长大时,可以学习到这点。”
遇到2抉择
黄依雯表示,调查发现,当小孩在采购食物时,难免会遇到两个抉择,第一是考量到经济方面的问题,是否足够钱购买喜爱的食品,或者在他们能力范围,能够购买的食品,把营养这个元素抛开。“第二,他们是要考虑在学校所吸收到的营养谘询,还是要跟著自己的喜好,买自己爱吃的食品。”
“结果相当明显,他们所选购的食品,都是根据自己喜爱或想要,而不是应该买或有营养的食物。”
她说,今天调查结果显示,是大多城市区小孩子饮食习惯,许多城市区的小孩子,是可以消费或有能力去购买自己喜爱的食品,相反乡村的小孩就不一定。
依据喜爱购买
另外,黄依雯指出,在这15名小孩当中,没有一名小孩是先看食品背后的食物标签,才决定购买该食品或否,他们是依据自己的喜爱购买,很多小孩也是被食品鲜艳的包装设计所吸引的,有些小孩则是因为食物便宜又方便,所以选择包装食品。
她说,一名4年级的小学生称自己在学校已学习如何参考食品背后的食物标签,但真正采购食物时,却没有实行。
她强调,食品背后的食物标签相当重要,因为已经清楚列明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所有的食品也必须有食物标签。
“若我们在采购食品时,能够多参考食物背后的标签,对我们未来的健康有好处。”
建议效仿英国及澳洲 食品包装列营养标签
国际消费者协会(亚太及中东区)主任拿督依德娜莉呼吁大马卫生部需效仿英国及澳洲,推行在食品包装前方,列出食品营养“红绿灯标签”(traffic light labelling),以教导消费者,尤其是小孩,在采购食品时可以选择较健康食品。
她说,“红绿灯标签”是以3种颜色,即红、黄及绿色来显示食品中的脂肪、糖、盐及其他成分含量的高低,让消费者容易明白及了解食品中的成本,辨识食品是否属于健康。
“政府必须确保食品包装,能提供明确营养标签说明,而小孩不会看包装后面的普通营养成分表,有了食品营养“红绿灯标签”,小孩子较容易分辨及决定食品的健康程度。”
依德娜莉今早出席马来西亚消费者协会联合会配合世界消费者权益日,举办的“健康饮食”活动后,在记者会上,如是指出。出席记者会的还包括大马消费者协会联合会拿督玛里慕都、媒体公关主任莫哈末佑瑟、大马营养师协会助理秘书黄依雯及格拉那再也巨人霸级市场区域经理苏古玛仁。
此外,大马营养师协会助理秘书黄依雯建议消费者,在超级市场购买日常食品前,必须先拟定一份购物清单,这样就不会冲动地购买不必要或是垃圾食品。
她强调,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必须确保自己不是在肌饿的情况下采购,应选在用餐后才到超市购买日常食品,不然购买零食及即食食品的欲望非常强烈。
她也建议,到了超市时,先沿著超市的周界(perimeter)采购食品,不要立即到超市中央采购,因超市周界通常都是新鲜食品为主,而超市的中央都是包装食品或非健康食品。
灌输健康饮食
黄依雯强调,身为家长,必须先应该调适自己本身的营养习惯及以身作则,当家长在灌输小孩什么是健康或垃圾食品时,家长也应该少吃垃圾食品,不然小孩很容易被混淆。
“家长应该要调适及以身作则,家长一边教导小孩不要吃垃圾食品,另一边却购买或吃垃圾食品,孩子还是会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因他们不知道应该跟著父母的举止还是说词。
她表示,如果孩子的思考能力比较成熟,就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之后再慢慢教导什么应该适量减少。
她说,要改变小孩的饮食习惯,应从学校或从周围资源,比如说营养标签需要再修改,或是设定某些规则让饮食中心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