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首相安华宣布今年起所有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获得10A及以上的学生,不分种族和城乡,皆能被录取到大学预科(Matrikulasi)。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振奋许多优异成绩的非土著莘莘学子。
SPM 10A理应是学习顶尖学生,在公平竞争原则下,这些学生应获得相对好的机会“可优先”选择自己的升学路径。但,事与愿违。这就是当前马来西亚的种族困局,一切都必须考虑马来民族感受。
社会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大学资源亦然。国立大学窄门本来就应公平对待各个民族,那些努力者都可以因为发奋而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只有这样,才会鼓励更多人积极向上,而不是靠关系、肤色、血缘而得到上位。
回头来看独中统考,现在许多人对是否承认统考觉得“无所谓”,毕竟现在已有许多国家大学承认统考。但我们似乎忽略了承认统考已不是学生有机会进入国立大学的问题,其更深层的意义是统考生为何因为是“华文源流”而被排斥。
SPM 10A的非土著学生无法进入大学预科,其实是同样问题。不因为你有优异成绩而得到“平等升学机会”,而是以你的护色来决定。统考是华文教育体系的一环,你从源头起就不被视为“国家主流”,是马来中心主义教育的叛逃者,政府当然可以不承认。
巫青团团长阿克玛建议进入大学预科班,其中条件必须是精通马来语,何为“精通”就有许多想像空间,其用心路人皆知。
国家有限资源,本应公平分配各民族。但当马来民族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掌控国家体系者只有进行“掠夺”式的保护一部分人。就像国家财富一样,何以公司上市时必须保留土著分配额。
前首相马哈迪1970年所写的《马来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一书曾表示马来人需要枴杖,甚至担心没有枴杖后,马来人是否能“站起来”与其他族群竞争。
2004年曾因提议开放10%学生名额给非土著和外国学生入读仅限土著学生的玛拉工艺大学,马来媒体评论就指此乃“外来者对马来人权利的大胆挑战”。当华人被认为是外来者,当你认为“保护”马来人利益不对时,那马来人其实视你华人为外来者,是华人“贪得无厌”,认定你得寸进尺。前首相纳吉就曾责问:“华人还要什么?”(Apa lagi Cina Mahu?),意味著华人得到“很多”却还不满足。
落实之难度
最近引发玛拉工艺大学招收华裔学生的争论,巫青团就警告政党、政治家或学者,不要再提出玛拉工艺大学(UiTM)录取非土著学生的“肤浅”建议,该团坚持玛拉工艺大学永远是属于土著的资产。玛拉工艺大学学生会也强烈反对任何向非土著学生开放招生的提议,包括心胸外科研究生课程。
争取SPM 10A优异生进入预科的努力,必须确保不会削减马来人的名额,这是安华在提出此建议时不断强调的重点。巫青团长阿克玛一再强调增加的非土著学生数量,必须与增加的土著学生数量相同。
今年所有SPM 10A非土著优异生是否都能顺利如安华所言可顺利进入大学预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马华总会长对安华的承诺表示质疑,他指出2023年SPM考试,全国37万3525名考生当中,有1万1713名考生考获全科A(3.1%),比2022年增加了1604人。若保守估计2023年有30%华裔学生考获10科A,总数是3514人,这还不包括其他非土著优秀生人数。在维持原有土著固打制的情况下,政府要确保所有10科A非土著优秀生获取大学预科班的名额是不大可能落实的。
身为行动党副部长的黄家和要如何回应及化解这些棘手问题,或许团结政府需要时间处理,但纸包不住火,到底安华的信誓旦旦,最终是沦为“言而有信”亦或“信口雌黄”,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