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新加坡?”多年前第一次走在邻国最热闹的乌节路时,脑海挡不住的疑惑。
时尚前卫的奢侈品牌旗舰店和高级购物中心,是印象里漂亮的城市天际线。两侧成排的绿树,点缀成凉爽的树荫大道,不少穿著前卫的潮流人士,用俐落步伐穿梭其中。
但这些景色里,竟藏著某种格格不入的画面。
许多商场前,不少外籍劳工围绕坐著聊天,也有人拿著吉他伴奏,唱著一些家乡民谣。他们穿著寻常,并不因为要在闹区聚会而穿著特别亮丽,每个人看起来也神态自若,丝毫不觉得在这熙来攘往的时髦街道中有种突兀感。
后来,在香港也看到同样情景。
在中环闹区里,一大群菲佣群聚在商业大楼下,开心畅聊生活琐碎事。我从小看香港的连续剧长大,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剧情里看到如此画面,当下觉得好奇,就询问香港友人看法。
“他们周末都会固定休息,通常雇主会让他们出去放风,所以假期时总会看到这些外籍劳工约同乡朋友出来聚会,习惯了。”她耸耸肩表示寻常。
那会不会担心影响……我欲言又止询问。
朋友立刻知道我的意思。“刚开始我也觉得跟这座城市想打造的现代化特质有点冲突,毕竟这些人来自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视觉上的确有点怪。但后来想想,一座城市能容纳不同背景的人,人权包容性大的话,不就更能展现它的进步与多元融合吗?”
偏见与歧视
看到近期网络上争议,有人认为在农历新年期间的高级购物商场内,突然多了外籍劳工涌入,调侃著商场的格局与层次一下被拉低,不禁让我想起这件往事。
有这种看法的人,多数是受到太多不切实际的影视剧熏陶,误以为城市公共场所的享用对等性,必须与身份与地位相符合,才能让这些千万资金打造的建筑设备发挥价值。这样看似没错,毕竟金碧辉煌的地标搭配锦衣华服的帅哥美女,的确是偶像剧里最典型的醉心元素,任谁都喜欢这种美丽画面。
只是,若没有觉察这些影视文化是人为操纵,一味夸大华而不实的氛围,却忽视其中排除了许多现实条件的话,久而久之,脑海就会有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说白点,就是潜意识的歧视。
这点偏见,轻一点的话,看见外籍人士聚集的地方,就会不屑一顾,再也不去这个地方溜达,深怕自己会被划上身份等号。重一点的话,就会演变成荒谬羞辱的行为,如同近期台湾网红晚安小鸡在柬埔寨自导自演的戏码,透过公众对柬埔寨旅游观感较不佳的印象,赤裸裸展现毫无同理的低智行为。
人的身份价值,从来就与环境无关,也与身上穿金戴银不成正比,一切都还是回归到人性的尊重与包容。就像新加坡与香港闹区,就算外籍劳工云集,丝毫也不影响这些国际都会的地位与观感。
一个人或一座城市,会隽永的从来都不是虚华的表象,能海纳百川,将所有文化元素能融合与共存,才是最终美丽的沉淀。大马已经拥有多元绽放的土壤,若心中有人种的分界,对比华人在大马的社会地位,岂不算是一种更可悲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