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布最新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升5%,较预期4.7%高,月升幅达到0.6%比预期的0.4%为高,也是2008年以来的高位。假如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则为3.8%。过去3个月的CPI平均涨幅为按年上升6.9%,是1992年以来最强劲;反映物价整体上扬,而其中相对显著的涨幅为二手车(贡献了物价指数涨幅的1/3),其次为家居类产品,航空运输与酒店旅游相关,和成衣服装价格。
此外,美国就业情况继续改善,截至6月5日当周的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连跌6周,按周减少900人,达到37.6万人。而直到5月29日为止的持续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减少25.8万人,达到不足350万人,除了低于预期的365万人以外,也创下3月以来最大的跌幅,反映美国就业市场继续好转。
但另一边厢,美国非农新增职位已经连续两个月比预期为差,间接反映经济复苏程度远未达到市场正在讨论的过热问题。但对雇主不妙的是,在经济恢复还没有完全达标的同时,5月份的劳工平均时薪却大幅高于预期,达到惊人的7.4%月薪增长率,此数据是自1983年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而且相对二十年以来的平均值高处2-3倍。此问题也可以从4月的JOLTS(美国商业,工业和政府的职位空缺)创下历史新高同步印证,反映美国正面临劳工市场极度紧缺引致工资持续飙涨,直接推高通胀。
短暂的通胀升温
虽然以上数据都显示通胀已经出现,而且在不断加速的进程当中,但金融市场永远都是提前反映预期。我个人认为,美国的通胀升温是短暂的,而不会是市场在众说纷纭的结构性持续式通胀,而美国的消费物价应该会在本年度的第二和第三季度达到峰值之后慢慢回落(除非中VS欧美的环球供应链陷入长久性极端分裂发展)。主要因为部分美国财政刺激将会在下半年逐渐减少后,从而拖慢下一年的整体经济成长速度;而近期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与楼市相关数据也相比预期为弱,疲态已慢慢浮现。
此外,美国的失业辅助计划9月到期后,预计届时将会有更多人逼不得已正式重返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应增加便自然会减缓工资增长的压力。而最重要一点是,疫情让各企业迅速的采纳各种科技用以优化内部管理与对外的业务能力从而让实际效率提高而降低长期成本,反而将来有潜在通缩的威胁。
当然,究竟通胀最终是短暂还是长期趋势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但回顾历史,其实目前的通胀数据反映的情况有点类似2010年,当时美国正从金融海啸复苏,而当时也曾经出现几季度的通胀急升,但过后便缓缓回落。但读者们需要留意的是,过去一年疫情下各国推出的超常规印钞与财政刺激方案,绝对是不可持续的。而各国央行退场的压力已经逼在燃眉。从美国非银行隔夜逆回购使用量连续三天破记录,到严重依赖量宽的日本央行已经在5月份停止购买任何形式的上市交易基金 (ETF)),再到各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等已经启动加息周期,相信欧洲央行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启动某种被动量缩的行动,届时便形成统一性的环球“收水”态势。
虽然各国的退场步伐和方式各异,但都同时呈现出资产负债表规模和膨胀速度峰值已过,并且正在进入拐点的状态,曲线暗示疫情以来的“盛宴”可能将会落幕。假如观察中美日欧“四大央妈”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与环球股市市值的数据,不难发现10年以来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5,哪怕退场不代表熊市,但最起码一点能确定的是,在整个退场时期内,金融市场的牛气将会比之前收敛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