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政局从未像今天这么脆弱和不安定,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又迷失其中。主要是围绕在几个政治人物和几个政党间的角力。这些人物先是集中在两个人的身上,即马哈迪和安华。他们的斗争始于20年前,而在2020年接班时更是一场空,结果是希盟政府宣告倒台。
直到今天,人们还质问马哈迪为何不让安华上位,宁可辞职让局势急转直下,最终让慕尤丁上位。围绕在慕尤丁旁边的还有土团党的阿兹敏、巫统的希山慕丁及伊党的哈迪阿旺。他们不是在此时争上位,而是倾全力保住国盟政府。
在政党方面,最主要的是巫统的立场有了改变。党领袖阿末扎希已放话,不再与土团党合作迎接第15届大选。这也意味著一旦巫统抽起后脚,即使不是全部(37名国会议员),也肯定弄倒慕尤丁的“大联盟”政府(由国阵、伊党与国盟组成)。不过拥有19席的砂拉越政党联盟应会守在国盟身边,因为土保党虽只有13席却拥有4名内阁部长。
一党独大局面不再
整体而言,土团党从马哈迪的领导到慕尤丁的领导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政治格局也巧妙地利用各成员党的矛盾,成功地“以小制大”。马哈迪靠的是公正党和行动党的支持;慕尤丁靠的是巫统和伊党的支持。实际上他们都知道昔日由巫统一党独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只能另外营造一个新的阵线脱颖而出。
马哈迪的失败在于他过于自信可以组成跨政党的大联合政府,结果在一切尚未有头绪时,慕尤丁已越级而上,获得国家元首首肯,受委出任首相。很快的,慕尤丁的内阁组成了。
表面上慕尤丁为使组阁成功,对友党做出相当大的让步,比如伊党有3名部长(18个国会议席),砂土保党有4名部长(13个国会议席);土团党有11人而巫统则有9名。这样的各取所需的政治格局成了新的政治常态,不求稳定,只求执政。
但是最明显的是巫统党主席阿末扎希没有入阁,而身为巫统老二的哈山,只是州议员,入阁恐有阻力。剩下在内阁中的巫统党要有希山慕丁(外长),他是前首相纳吉的表弟,在国阵倒台前,也是内定的接班人之一。但吊诡的是,他未参加2018年的巫统党选,后来却积极卷入“喜来登政变”。这头黑马随时都有机会出线,也将会是纳吉支持的未来巫统领袖。但他能否过阿末扎希和巫统其他派系这一关,有待观察。
巫统仍举足轻重
在部长分配上,巫统无法获得重要的部门外,更大的问题是,操控党大权的人物未在内阁里,心中怨气和不服可想而知。
近日巫统高层决心与土团划清界限,显示领导层不能接受慕尤丁的领导;同时也不会同意让阿兹敏当副揆。
因此有消息指称巫统在当下的困境中,若没反戈一击,很可能巫统将翻不了身。但没有人否定已有官位的巫统议员宁愿跟著慕尤丁,听党的话,等于自我缴械。
另一方面,希盟的公正党和行动党也不排除与巫统合作。如果首相慕尤丁未在今年内举行大选,他的国盟政府可能会被挤下台,即使最近有数位议员加入支持土团党也于事无补。慕尤丁政府只能在风雨中靠天“吃饭”。
当马哈迪是希盟老大时(2018年),他是不主张与巫统合作,理由是巫统高层有人因贪腐而被控上庭,但在近日马哈迪突又改口风说,只要巫统改组,他愿意重回巫统。从马哈迪本身的遭遇和翻身来看巫统的过去和未来,它仍然是被排斥的人的“大家庭”。除非逼不得已,否则没有人会愿意和自动离开巫统。
这就是说,不论巫统怎样改,它目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政党。但如果说巫统是因为理念与意识形态和土团党不同而闹分裂,那是一个大笑话,这两个政党的领袖在过去都是一家人,哪来政治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呢?唯一不变的是它们守著“马来人至上”的信条。
为此,前副首相慕沙希淡近日就评论说,我国的政党不再具有意识形态的政治理想,而是有太多的叛党议员参与其中。他们被指责为政治青蛙,将金钱政治当成信仰。因此人们就没有必要讨论各党间的斗争方向和意识形态。因为政治青蛙随时会把党的理念抛诸脑后而收取个人利益,党的斗争宗旨已是一文不值?
我们难期望马来西亚政治会回到正轨,它必然继续沿著种族政治的路线走。但不论怎么样,一旦加入了联合政府的阵营,即使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也要审时度势,避免伤及其他种族的宗教。希望当下的伊党能自我克制,勿再自我膨胀,毕竟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任何政党的种族论调和宗教政治观都不应该在马来西亚政坛内横冲直闯。
也许经过来届大选洗牌后,马来西亚会出现一个以理性治国的政府。但我们还是希望各政党重新塑造其政治信念和政治斗争的战略,为人民立下好榜样,而不是让政治青蛙将政坛弄得乌烟瘴气,把不正常情况变成可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