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起步,我想提出十个可以有效创造就业的经济领域。并非只有这十个领域可以提供就业,但政府可以逐步为马来西亚人打造就业保障。
1.前线医疗人员和其他照护工作:马来西亚必须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确保国家在应对新冠疫情持久战和其他挑战时,能更有韧性。马来西亚必须支付资深护士更高的薪资,避免他们外流到新加坡和沙地阿拉伯。随著人口老化,我国社会也需要更多照护工作者;而要鼓励更多女性投入劳动市场,则要为她们提供托儿服务。照护工作将成为重要的新领域,为更多人提供就业。
2.全球医疗用品的供应国:马来西亚是医用手套和安全套的主要生产国。在后疫情的新常态下,我们应放眼成为全球N95口罩、个人防护装备及其他医疗器具的主要生产国。马来西亚可自我定位为,为世界底层10亿人口(the Bottom Billion)供应优质医疗用品的生产国。如此重大的目标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赚取外汇,也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需求。我们在这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我们生产必要的原材料,能在供应链中起增值作用。
3.必要服务与工作的新想像: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封城锁国时,有些必要服务(essential service)工作还是要照做,只是我们透过创新科技来完成工作。这与打造“优质工作”的议程息息相关。譬如,透过使用闭路电视和其他保安工具,我们便可支付体面的薪资,聘请一名训练有素的马来西亚保安员,来取代五位语言文化不通的外籍保安员。垃圾车的自动化也能减少劳动力,原本要五位外劳工作的一辆垃圾车,可改由一到两位相对高薪聘请的马来西亚人操作等等。
善用机器加强自动化
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打破依赖廉价非技术型外劳的经济模式。“先进国”的意义在于人类善用机器(加强自动化),而非大量聘用非技术外劳把人当机器用。
4.粮食供应:粮食安全议题随著新冠危机受到了重视。我国的粮食大多从国外进口,我们的土地则被用来种植原产品,尤其是棕油。这种模式必须被打破,而过程中可为马来西亚人提供许多工作和商业机会。
5.数码经济/网络安全:新冠疫情迫使数码经济加速发展。后疫情时期的无接触经济,如电子钱包、电子商店等,将协助人们维持生活水平和方式,并适应新常态。政府和私人界都得强化网络安全,以防网络诈骗、个资外泄及骇客袭击等问题。
6.创意经济:数码革命让创意内容成了带动数码经济的要素。我们应继续投资发展创意技术,加强创意领域自由工作者的社会安全网,也协助他们推广作品。
7.海洋经济:马来西亚国土大部分环海,也紧靠全球最繁忙的其中一个海峡。因此,马来西亚需要推动可持续性渔业,以及探索海洋的科学研究,并鼓励人们负责任地善用海洋资源。
8.绿色经济与干净能源:我国已有很好的电气电子业,我们可进一步支持相关工业发展,如环境友善的传感器、物联网环境检测器,及推动再生/干净能源相关科技。
9.都市更新、交通、物流及航空:马来西亚超过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我们需要全面的都市更新规划,善用每寸土地、促进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cs),且在市区打造亲民亲商的公共空间,尤其要思考如何适应新常态。政府也可规划一些公共工程项目来提升城市及振兴建筑业。
交通、物流和航空是可以创造许多就业的领域,也能推动马来西亚技术的发展。
10.国防工业:推动马来西亚国防工业,除了可加强我国的安防能力,也能带动新兴工业并实现技术转移至其他工业。
上述每个领域都要由政府统筹推动,才能实现创造就业的目标。政府须检视其作为监管者、投资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以便为国人创造薪资体面的工作。政府可透过直接注资、税务减免或其他奖掖,如协助企业提升技术以减少对外劳依赖,或成为企业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等,以扶植这些经济领域。官联公司与官联投资公司也该检讨定位、调整投资策略以符合国家发展目标。
政府的经济干预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楚的方向,私人界(包括银行和股票市场)资金将很快跟上步伐,为经济发展打造良性循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