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政府不到一届就到倒台了,土团党主席慕尤丁宣誓担任首相后,社交媒体的留言呈现两极化。当然,网民留言很多时候可能是被网军引领风向球的,因此不一定反映民意,但是不同族群之间舆论差异的日益分化是有迹可寻的。
希盟的瓦解主要是因为政治人物之间的角力,但背后也有几股势力一直以“希盟由行动党主导,威胁马来穆斯林权益”的说法来打击希盟在马来社会的声望,以为合理化成立一个“马来人主导的政府”的必要。
这几股势力包括了伊斯兰党、巫统、穆斯林联合会和一些保守穆斯林传教士。他们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挑起各项课题如承认统考、签署反歧视国际公约、认识爪夷文争议和一带一路漫画风波等等,来抹黑行动党在马来社会的形象。
为“没有行动党”铺路
随著成功在马来社会制造“马来人不安”和“伊斯兰危机感”后,加上在连续几场补选旗开得胜,伊巫联盟就不断提出解散国会,为成立一个“没有行动党”的政府铺路。
土团党先后输掉了士毛月和丹绒比艾补选,该党一些领袖或许认为既然不能与伊巫争夺马来人票,就不如跟伊巫合作。这个矛盾在土团党改选的此刻进一步被激化,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催化了伊巫土领导的马来人为主政府的成立。
除了更加保守马来党团和人士的炒作,加上希盟政府和前首相马哈迪在诸多议题的处理不当,“马来人不安”和“伊斯兰危机感”的论调之所以会在马来社会引起回响,或许也跟一些行动党和华团领袖的言行和作风不无关系。
这也是为何当爪夷文争议发生时,我一直都认为华社党团领袖应该谨慎处理,以免让有心人士故意歪曲华社意见,以制造华社“反马来人、伊斯兰”的观感。
遗憾的是,一些华社领袖的言行非但不能化解马来人的负面观感,反而让有心人士找到理由,进一步炒作马来穆斯林的情绪。
华人都是“行动党人”
部分华人坚持要求政府承认统考,却不要认识爪夷文,又拒绝英文教数理,有些还把宣传中国“一带一路”的漫画带入校园,小部分称中国为“祖国”。这些举动被一些人曲解为“动摇国本”、“伊斯兰恐惧”或“不效忠马来西亚”。
另外,还有一些非穆斯林不只不满发表排他言论的印度籍穆斯林传教士扎基尔公开演讲,连相对温和的伊斯兰宣教基金会进入校园办活动也要反对。非穆斯林和自由派马来人高调地主张政治和宗教分离,让很多虔诚穆斯林误解这些人正在“挑战伊斯兰的地位”。
当然,华人社会不是铁板一块,但看在一些马来人眼里,就算是那些每天批评行动党的华人,都被定格变成了“行动党人”。结果,这样的观感在马来社会传开:都是因为行动党坐大,这些华人才敢得寸进尺,并公然挑战马来人和伊斯兰的地位。
最终,这样的舆论在社交媒体发酵:你们华人都团结在行动党和董教总底下,变得态度嚣张和不可理喻,我们马来人别无选择,也被迫团结一致以成立一个“没有行动党的政府”,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拉拢更多马来穆斯林
遗憾的是,这样的舆论操作让希盟政府被描绘成了“华人行动党”主导的政府,伊巫土政府则被视为“马来人大团结”政府;这是我们必须打破的观感。
欣慰的是,也有不少公正党、诚信党、伊斯兰友好协会和伊斯兰青年运动等党团的马来穆斯林领袖,尽管备受“背叛伊斯兰/马来人”的指责,依然跟非马来人站在同一个阵线。
接下来,就算再艰难,我们得去拉拢更多马来穆斯林的支持,而不是说一些话或做一些事,把他们推向更为保守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