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史以来大马人对金马奖最有参与感的一次。
单是凭借台马合资、改编自大马作家陈团英同名小说的《夕雾花园》,就有5个大马人成功入围演技类与技术类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蔡明亮、李心洁与杨雁雁外,所有入围者皆是首次入围金马奖,算是对大马演艺工作者最全面的一次肯定。
尽管不少人认为,去年金马奖纪录片得主傅榆的“台独”致辞风波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不满,进而集体杯葛,禁止所有中国片与部分香港片报名,种种扯后腿的做法,才让本届金马奖少了传统强旅的竞争,让东南亚电影得以冒出头。
这说法某程度上没错。本届金马报名总数是685部作品,是史上第二高,但主因是剧情短片报名数量暴增,从前一届266部提高至366部,弥补了剧情长片从去年228部下滑至148部的差额。
也就是说,目前金马主要入围项目都以剧情长片为主,在长片报名数量下滑后,间接提高大马演艺工作者的入围希望,这种推断并不算没根据。
不过,若基于这个理由,就认为大马人是靠“捡便宜”入围;或台湾政府这几年为了要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进而强打“新南向政策”,希望透过金马奖来向东南亚示好,这些推断就显得太过粗糙,也凸显自我矮化的可笑。
要知道,大马电影人欠缺的一直都不是技能,而是能展现的作品与舞台。例如凭借《夕雾花园》入围最佳原创电影的辛荣安,他曾在美国修读剧场音乐研究所,成功申请到名额极少的奖学金之馀,也曾参与美国当地的剧场活动。丰富的学术与业界实践背景,让他可以在这部英殖民地色彩浓厚的二战背景电影里,制作出英伦风与禅味糅合的弦乐规格。
另外,大马好导演也不少。例如凭借《菠萝蜜》入围最佳新导演的廖克发(《还有一些树》也入围最佳纪录片),以及凭借《苍天少年蓝》入围最佳剧情短片的林峻贤,他们其实与《分贝人生》导演陈胜吉一样,都是在台湾深造与生活一阵后,吸收当地的电影素养,再回馈大马的例子。
反映电影产业链缺失
不过,大部分大马人对他们都陌生,主要是许多片子都并非商业类型,大马院线几乎都不会上映。就算是他们成功入围,甚至最终获奖,也只能让人们知道——Yeah,Malaysia Boleh!然后转个头,继续去追看好莱坞商业大片,或日韩泰的鬼片或爱情片。多数大马观众对这些入围作品丝毫没有兴趣看,甚至是不屑花时间找来看,尽管里头拍摄的是地道大马色彩故事。
其实,这次的入围名单就是个照妖镜。它能照映出大马演艺人员的多才多艺,却也反射出大马电影产业链的断裂与缺失。虽然大马中文电影业历史不深,但过程中一直不失好作品。可惜的是,这些好作品几乎都没有获得票房的强势认证,也导致许多讲求相对回酬的投资商逐渐却步,最终能真正吸引到有心推动电影业的投资商少,反倒是藉著电影业想洗钱的金钱游戏公司居多。
同时,电检局依旧守著某种诡异的“贞节牌坊”,把关尺度始终停留在说教层面,对非马来文电影的补助津贴制度不友善,这对电影艺术创作来说,就是种间接的限制与扼杀。
最惨的是,垄断国内院线的电影院也不给力,对本地中文电影不通融,一切按照票房成绩说话。谈钱当然没错,但当每个人都在电影创作面前先谈钱时,谁还能期望大马未来能制作出一部共鸣度高,且能真正代表大马印象的作品呢?
忘了说,最惊喜的是凭《隐匿的方寸空间》入围最佳动画的黄志聪,没想到大马人的动画已达到可入围的水平。可惜的是,大家似乎都视为昙花一现,谁真正有心能将之视为是电影产业的一线曙光而去好好延续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