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中文媒体皆被爪夷文的课题攻陷,每日都被排山倒海的评论及批判洗版。除了粉墨登场的爪夷文课题外,另一个与大马华社息息相关的课题便是再度被挑起的“祖国论述”。
在我国华社,所谓“祖国”的定义仍模糊不清,唯,普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现代汉语词典》所诠释的,祖国意指自己的国家。但若依据台湾因失去对中国大陆的统治权,以及为配合推行的侨教政策,所讲求的“祖籍地”的概念,则意指祖先们的所在地(中国大陆),以认证自身与海外华人的正统华族血统关系。
实质与情感认知冲突
“祖国”与“祖籍地”皆是地缘情感的概念,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国家,后者则是主观存在,是一民族血缘、文化认同的地域。若两者相结合,便与英文字“Motherland(祖国)”词意相近。
在剑桥字典中,Motherland除了意指出生的国家外,亦包含在情感上牵绊(Emotionally Connected)的地域,更常被应用在个人出生的国度,或是祖先生活的情感记忆区域,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情感意涵。
若欲客观地解答大马华社的祖国在哪的问题,我们当以广义的角度定义之。祖国的存在应是超越护照上的国籍限制(实质认知),同时包含心灵层面(情感认知)的文化生活认同领域。唯当祖国的实质认知与情感认知所属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国家及领域,便会形成认知冲突,而这正是移民社会常有的现象。
大马华社的祖国身份认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大马华族有些是在中国大陆出生,于上世纪初始迁居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祖国的论述对一些华裔家庭而言只是两代人的事,且也常有跨国婚姻、异族同婚家庭,家族成员的祖国在哪便有可能因人而异,大相迳庭,因此也易造成新生代的华人子弟对祖国认知的差异及困惑。
况且马来西亚才成立半世纪,各民族间的融合仍在磨合,假以时日,相信我国应可成为大马华人实质与心灵上的祖国领域,两者归一后便不会再有更多的争议。
因此,我国社会不应仅以单一思维模式诠释“祖国”它在字面上的刻板意义,更应理解其背后承载的民族情感及乡土人情,以维护大马多元社会的和谐及宽容。
唯当大马华社在争辩祖国在哪时,在台湾留学的大马侨生在台的法定特殊身份却显得格外尴尬。“侨”字是寄居、客居之意,因此侨生意指,侨居在海外的华裔依台湾“侨生回国升学辅导办法”从侨居地申请归国升学的学生。因此,时有大马侨生认为他们是“假侨生”,以及对“侨居”的身份认知及对“祖国或祖籍地”论述产生争议及困惑。
重新检讨侨教政策
“海外侨胞(华侨)”的刻板身份标签正是台湾侨教政策的核心对象。中国与台湾地区对于华侨的定义不同,若依据中国为解除国际社会对海外华侨双重国籍现象所产生的“第五纵队”的疑虑,华侨指的是在国外定居,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对于具有中国血统,但已经加入或取得其他国国籍的外国人,也不能视为华侨。
台湾则将海外华侨全部归类为侨居于台湾地区、大陆地区、香港、澳门以外之国家或地区,具有台湾国民身份或华裔证明文件的人群,其所推行的“侨教政策”亦是依据此定义而定,因而出现了特殊的群体——“海外侨生”。
大马留学生被台湾“认祖、侨居、回国”当侨生的现象皆因,我国华族学生透过台湾侨务委员会授权的海外侨胞团体(侨团)申请留学台湾时,便被证明具华族血统及赋予侨生的身份。
而大马的台湾海外侨团正是大马的留台同学会组织(留台联总),一些领袖干部更是台湾侨务委员会属下的海外侨务顾问及相关成员,其海外侨团的侨务工作性质已是昭然若揭。
为尊重我国社会普遍认同的实质祖国论述(国籍),以及在中国与台湾地区的政治斗争之中,跳脱政治偏颇的束缚,以第三方的身份保持我方中立的立场,大马的留台组织身为我国的社团组织,实有必要重新检讨及省思侨教政策是否仍符合我国国情,以及侨生“认祖、侨居、回国”的论述对我国华社的负面影响,以避免造成我国新生代的华裔青年对祖国认知上的谬误及偏差。
祖国的价值应是表现在对自身国家独立主权的效忠,以及自身的民族文化价值及情感认同,而不是对国外政治势力的认祖归宗。大马留台人的价值不是在台湾,不是在侨务委员会,亦不是升学辅导、侨务工作,更不是侨生的身份及在台的福利,而是留台人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的建设及发展所做的贡献及社会服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