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华裔选民或许会以为,509大选后,希盟政府或会为各方面改革。无奈的是,希盟政府上台10个月以来,仍然身陷种族、宗教方面课题,任何课题只要能连结到种族与宗教,就会被民粹打回原形。
这无疑让期待改革的选民极度失望,甚至对获得权力,掌握资源分配的希盟深感不满,而那些一朝得势的政治人物开始露出不同嘴脸,以致对外发表的谈话和前朝政府如出一辙,旧酒装新瓶。
最近,一名68岁华裔老人因涉嫌在社交媒体侮辱伊斯兰先知,被警方拘留后释放,此举引起穆斯林强烈反对,甚至恫言将发动更多示威。
凡事只要和种族宗教划上边的,都会引起不同族群的激动情绪。同样的,华社的承认统考议题,也在马哈迪与《星洲日报》的专访中,被导向与华巫经济不平作连结,结果教育课题变成种族课题。
可见,改朝换代之后,团结一致反贪污、反裙带、反朋党的政治理想,在新政府各朋党忙著结党结派,重新分配到手的政治经济资源后,选前提到的改革愿景都抛诸脑后,取代的是将宗教、种族、教育、经济、政治全都混为一谈的意识形态。
而最大的社会分歧被认为是,因为种族的不同,以致社会无法达致共识和冲突不断,实际上是经济和政策的族群差别待遇与不平等,让整个社会仿佛时光倒流回到20年前,马哈迪任首相的90年代。
朝野政党再次在马来族群内制造华人这个“假想敌”,只要有任何议题触犯底线,即马来人特权与宗教,马来社群就充满歇斯底里的叫嚣,而社交媒体让这种情绪扩散得更甚,群众陷入一片意见抒发、宣泄情绪的非理性状态。
教育上重塑意识形态
巫统和伊党在两场补选持续操弄种族宗教情绪得逞后,希盟政府也开始回到强调马来特权、土著议程的老旧课题,最后“新马来西亚”很有可能将永远不会出现。
种族宗教课题之所以如此轻易被操弄,除了源自不平等外,国民教育在塑造国族想像也扮演重要角色。现在处在汰旧换新、大破大立的时代,希盟政府应从教育著手,在公民教育课程确立马来西亚人的角色,或可为社会带来新气象。
希盟政府掌握政府资源,既然教育能塑造意识形态,通过改革国民教育内容,建构马来西亚公民的国族认同,建立公民意识是长期的工作,但将是滴水穿石的方式,取代种族主义意识形态。
说到底,509大选能换政府,只是全民要把贪腐的前朝首相推倒,但完全没有任何充满远景的政治论述能说服全民达成一致共识,而大破大立的时代,需要紧抓机遇的政治家,切勿为了眼前短小的政治利益走回老路。
本文为“纪念林晃昇逝世17周年公祭暨华教行”系列文章之一。由董总及雪隆董联会组稿,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组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