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龙门阵作者廖明安的文章《群体之盲目》(4月13日见报),其中有许多值得讨论之处。
简单说,廖明安的文章试图指出,现今马来西亚民众在网络上的表现极为不智,对于与自己相反的意见都以谩骂来取代理性讨论,并且把所有的理性讨论都抛至九霄云外。最后再指出这种粗暴方式是粗俗的民主,并且与一些政党人士在背后所操纵与容许的结果。
在网络上,的确可以看见许多民众以谩骂的方式来取代理性讨论。但是,这些人占了全体网络使用者的多少呢?这些人的确不少,但是他们到底占了总体的多少,至今尚无确切数据可以说明。也因此,是否可以说明其实有好些人,并没有上网谩骂,而是以理性的方式讨论问题呢?例如廖氏与笔者,还有我们身边许多人都不在网络上骂人的朋友(笔者绝大部分的网友并无上网谩骂的习惯)。
如此说来,廖氏的文章是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文章中虽然没有明言,如果对比网络的状况和廖氏过去所写的文章,不难理解所指的政治人物与网红为何人。但是实际上,不论是执政党或在野阵营的支持者,都有以谩骂为手段的支持者。如果廖氏有好好研究双方的谩骂者,会发现双方的谩骂程度之恶劣,实在不遑多让,并没有其中一方较为恶劣。
如此说来,廖氏的文章是否犯了双重标准的错误?重批一方但却对另一方轻轻绕过呢?
文章中,廖氏也以废票论为例,指出许多人对于谩骂的对象的说法并没有理解,就乱骂一通。可是实际上,对于废票论的批评中也有许多理性的批判,不论是从逻辑推演或者从事实论证,都一再指出废票论的荒谬与不可行。
社会促成网络风气
廖氏一笔就说所有批判废票论的说法都是谩骂没有理性,这不就犯下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也不就更是犯下了廖氏自己所说的“失去理性论证的能力,人云亦云,实为愚蠢的错误”?
最后,这些网络上的谩骂者的错误,是否就能够归罪为他们所支持的政党?如果有去马来西亚的各大小网站观察,会发现其实即使脱离了政治,以谩骂代替讨论的所在多有。因此,与其说谩骂者都是因为政治的关系,不如说是整个社会所形成的网络风气就是如此。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更是助长了这种谩骂风气。此外,政治是最容易激起人们情绪的事物,再加上网络习于谩骂的风气,让马来西亚人在讨论政治时永远少不了问候他人令堂的声音。
如果廖氏有好好研究马来西亚的网络使用者的文化与风气,应该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更不会只是把问题归罪于某政党,而是能够明白问题是源于更大的结构。
到底,如何解决民众习惯用谩骂来代替理性讨论的风气?笔者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想要在网络上开骂时,不妨先关掉电脑或手机,实在不值得为了一些事情而赔掉自己的情绪和形象。与众读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