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在首相纳吉统帅之下在5月6日凌晨1点20分宣布以简单多数议席执政。最终选举结果显示国阵以133席位继续执政。民联喊冤不服气,因为有多个边缘议席出现舞弊操纵成绩的指控,恫言收集好证据上庭挑战这些议席成绩无效。净选盟也宣布暂时不承认国阵新政府,要设立人民调查庭来彻查种种的选举欺诈、幽灵选民和不正当选举程序的指控,并促请人民挺身提供一手证据。
一个少数大马政府
就连选举委员会委任的两个选举观察员组织: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与公共策略研究中心(CPPS)都评论这届大选为“不公平及局部自由”的选举。可见广大人民对于国阵获胜继续执政的正当性充满质疑和不满。截稿为止,已有成千上万抗议选举不公的雪隆与槟城民众纷纷穿上黑衣分别涌向当地的体育场集会,形成一片壮观的黑海来声讨被骑劫已死亡的民主。
国阵经过了这次反风最猛的选举后依然胜出组成的政府,究竟是怎样的新政府呢?
由于我国奉行和沿用英国的“简单多数”(first-past-the post)选举投票制度,再加上选举委员会非常扭曲和不公平的选区划分,导致国阵能以46.87%的全国得票获得60%的国会议席继续执政。对比民联三党获得的50.85%总票数只得40.09%的席位,可见选举存有制度性的严重偏差。
一般民主选举的精神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如今国阵执政却是要“多数服从少数”。霹雳州州选举成绩更有违民主精神,民联获得54.48%全州选票,做政府的却是比民联少10%支持率或少118763张选票的国阵。
一个东马政府
在马来半岛(或西马),民联的得票率有53.26%,只斩获80国席。虽然国阵在西马只得45.55%选票赢得85席,但最关键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在东马——国阵以48比9的议席大比数打败了民联,从而保住了中央政权。是的,国阵依然握有东马的“定期存款”,本届还是靠借东风吃老本来过日子。
早前净选盟委员政治学者黄进发博士揭露选委会本身拥有一套划分选区的准则,把全国的选区分成“乡区”,“半城乡”和“城市”三大类。乡区的选区可以拥有少过3万登记选民,惟城市选区的选民人数没有顶限。这样的划分选区是没有法律根据的。曾经宪法条文里有列明最大与最小国席的选民人数差距不能多过15%,后来在1962年修改后差距可增至50%,最后在1973年干脆完全取消此条例。
结果事情演变至今,全国最大的雪州加埔国会议席14万选民人数对比最小国席布特拉再也大约1万5千名选民,几乎是十对一的比例。还有,首112席的选民占总数的32.81%,后112席的选民却占67.19%。这说明了前面一半的全国选区比后面另一半选区的选票价值超过两倍。选委会这样的选区划分做法让选举完全失去了民主一人一票等值的意义。再况且在严格意义上加埔不算是城市选区,布城更不是乡区。
根据选委会的“乡区”定义,这届大选少于3万名登记选民的国席有30席,全部都被国阵囊括了。少过5万名选民的选区有89个,国阵赢了85个,也是他们赢得议席总数的64%。反观选民人数超过10万最高人数的10个选区,国阵全挂零。以此类推,国阵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甘榜冠军联邦政府”。
一个巫土政府
国阵的模式是种族代表成员党之间的权力分享。这次的大选成绩是巫统赢了88席,砂州土保党赢了14席,剩余的31席由其他的国阵成员党赢得。巫统与土保党的议席数目加起来就有102席,占国阵总议席的77%,并且只差10席就可以双双联合执政。巫统和土保党的强势,再次主宰了国内甚至国阵内的政治话事权,其余的成员党不被看好有所作为。这包括了声称代表大马华社的马华公会。逐渐趋向泡沫化的马华不入阁,国阵里的权力分享模式如今顿时成为了“神话”。大马华人已发出了强烈的讯号拒绝种族代表的旧政治模式,更支持推崇全民马来西亚的民联成为新政府,用选票断然拒绝了马华与民政。
土保党在这次大选继续保持100%国席胜选的记录,再次向巫统主席证明自己地头蛇的实力和地位。看来巫统领袖到了砂州还是要对泰益敬畏三分,更无权对泰益指指点点。总的来说,国阵新政府是东西马老大主导的政府,是一个巫统和土保党的政府,简称“巫土”政府。
这个国阵新政府,一开始就得不到全国一半以上的选民祝福。
预料新科票选首相纳吉在国阵内外将会陆续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虽然笔者乐见民联上法庭挑战选委会宣布传言中的20多个涉及选举舞弊的关键议席票选成绩无效,但并不乐观民联最终能够成功获得足够的重选议席来推翻目前的这个少数东马甘榜巫土联邦政府。毕竟,国阵做了55年政府不是盖的,尤其是在巩固权力方面的能力和能耐更毋须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