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复杂的第13届大选战绩,怎么可能简化为一场所谓的“华人海啸”造就的结果呢?只要从得票著手分析,每一位读者自可体会了民联获得的选票分布,其实是来自南中国海两岸的每一个组群。
全国国会议席民联总得票562万3984张,相等于50.87%,国阵则获523万7699张票,或是47.38%。设定选民结构等同华裔人口的比率,那么,民联的得票来自哪里?
总计而言,国阵和民联这两个阵线的得票一共1086万1683张,如果华裔选票占25%,则有271万张票是华人投下的。如果国阵就连一张华人票也一无所有,那么,民联另有562万-271万=290万张票来自其他族群。
毋庸赘言,此处“国阵就连一张华人票也一无所有”的设想,当然是荒谬透顶的,因为仅仅马华本党那些年累积的党员,据说已有一百余万人之多,比率之大,增长之快,一目了然。
假如一百万马华党员都响应了总会长蔡细历医生的号召,选票不流外人田,这意味著,民联的华裔选票至少减至171万张。一加一减,换句话说,其他族群则有390万投选了民联。
290万张票,或者390万张票,代表了什么?华裔之外的75%选民,达814万张左右。290万,为814万张票的35%。若是390万张,则为47%。不管怎样,可知投选民联的其他族群,十人当中,可能多达3至5位。
反风非仅华裔选区
好了,换一个角度计算。按照国家既有的人口比率,土著族群约有六成,据此计算,大约651万张票属于土著选票。但是,国阵总得票仅有523万张。明显不过,如果国阵的得票只来自马来族群,也有为数128万张马来票投给了民联。
当然,这一个说辞,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们暂且估计,国阵这一次得到大约一、两成的华裔选票,则可以从中知道马来选票的转向,实际上远多于128万张马来票。
就以128万计算,民联在505大选所得的土著选票,也至少占总数的两成(甚至以上)。不是吗?算到这里,我们自可感受了玄机所在;505怎么可能是单纯的一场“华人海啸”所能造就的结果?
不信?再从三党的选票剖析,我们想必明白了民联三党的选票,绝非来自单一的族群:人民公正党赢得225万4328张票,伊斯兰党163万3389张,民主行动党173万6267张。
我们且说,民主行动党的173万6267张,都来自华裔本身;伊斯兰党163万3389张,民主,全是穆斯林投选;可是,我们怎么解说,公正党的候选人所赢得225万4328张票呢?
数据不会说谎,人心也不会。廖中莱和蔡智勇的险过剃头,正好佐证了反风卷起的,不限在华裔选区,而是连根拔起了一个个定存州的地基。要不是选区划分不均,恐怕国阵的政权已经遭遇不测了。
如果廖中莱和蔡智勇各在彭亨和柔佛体现的区区两个个案,不足反映事实,马华总秘书江作汉以8168的巨大差距,兵败红土坎,拱手让出国阵的这一座海军坐镇的堡垒议席,难道也是“华人海啸”?
郑名烈先生在〈民联震垮柔佛国阵地盘〉的一系列举证犹是有力:“马华在柔佛州的老本只剩马来选民过半的阿依淡和丹绒比艾两个国会议席,但是以往轻松以上万张多数票轻骑过关的荣景已一去不复返。”
由南而北,也有同样的反证。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先生举共有64%印裔选民的诗布朗再也(Seberang Jaya)为例,说明了若非获得50%的巫裔选票,公正党如何获得2459张多数票?
伊斯兰党总秘书慕斯达法阿里5月7日发出的文告所述,也正是这么一回事:第13届大选的结果清楚显示,选民普遍拒绝了国阵,这种现象也不分任何的社会群体。因为如此,国阵史上首次在总选票数上输给了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