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我国共有114间华文中学(华中),当时,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以马来文为主要媒介语)共有54间,当中政府承诺每间将有5节的华文科。
其余60间的华中摇身一变为华文独立中学(独中),在传承及发扬华人传统文化(华文),华社义不容辞承担师资及硬体的一切开销。
过去50多年来,独中在师资及经费等的重重压力下,近年来才见曙光,不但经费稍为富足,而且也朝硬体发展,诚属难能可贵。
近年来,我国一些独中有学生爆满之患,但一些微型的独中却存著学生断层的隐忧。无论如何,独中的最大议程是维持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因为众多国语欠佳的华小生在进入中学时,以华文为主要媒介语的独中,将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学习。
在关丹兴办一所独中还没有定案之前,从有关讯息得知,教育部曾指示独中应有6个学科以国文为媒介语,这么一来,独中与国中有何差别呢?
为何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其媒介语为英语,而且据说其教学范围也国际化,但却能毫无困难的一所复一所的设立,而大马公民创办的华文独中,却面对各种阻碍?难道这就是国阵领袖所谓的“共识”?
现在中国崛起,世界各地学子努力学习中文,但教育部却视若无睹,阻止关丹开办独中,何其短视!
以目前大马的政治情况,国阵尤其是执牛耳的巫统,还是不能俯顺民意。首相纳吉强调要“以民为本”,那么“民”代表什么?难道说华裔至今还是“二等公民”或甚致被视为外来的寄居者?那土生土长的我们是属于何国的公民?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何去何从?
在这关键时期,笔者斗胆向马华诸领袖建议,拿出从政的经验,智慧及尊严,捍卫华人应有的权益。与其跪著死,不如站著生!只有寻找突围的策略,才不辜负首任总会长敦陈祯禄爵士的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