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华文”即“中文”,“中文”指的是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 文字。我国中小学课程其中一个科目——“华文”,在中国称为“语文”。“语文”有二解,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若说“编纂华文课本的中心目的是 要协助学生掌握语文”,则首先得清楚了解,语文的内涵到底以什么为基础。事实上,不管是国内的《华文》,还是中国的《语文》,内容都不是狭隘地只局限于语 言、文字和文学。
独中高中华文课本根据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课程局所拟订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高中华文课程标准”(以下 简称“课标”)编写。有关“课标”制定于2009年,内容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要点、教材编制、教学建议、评量建议六大项。这儿且摘录“课标”中 的一些要点,希望能为目前各方对华文课本选文恰当与否的争议提供参考依据。
“课标”的基本理念如下:“华文课程是马来西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成分,是华族母语教育之重要一环。高中华文课程应具备时代性和生命力,关注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质和学习基础能力,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并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建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个人方面的正面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思 维、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为学生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华文课程注重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和创作。“课标”设下10个课程目标,其中第1是“有能力阅读与理解各种类别的文本,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 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第6是“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培养正面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第9是“关心社会环境,呈现热爱国家、尊重多元种族文化 的精神面貌”。而阅读训练的教学要点中也强调,学生应“读懂文学类、论说类、实用类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章,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应“结合 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发展想像、思辨和批判能力,对阅读材料发挥见解”。
因此,高中《华文》课文的编选非凭个人喜好,而是以“课标”为指导,以课本体例为方向,按各单元主题,选入符合该单元教学目标的文章。此外,每一课 皆清楚列出该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所编教师手册亦提供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课文分析、教学建议和参考资料。全套六册课本的内容安排有整体的计划和考量,每个 单元是该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面,每篇课文是达成该单元学习目标的一个点。
以高一下册《华文》为例,课本的五个单元分别是写景状物散文、现代诗歌、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现代小说和新闻,每个单元选入四至五篇课文。另外,写 作训练的主题是“如何写好一首诗”,听说训练的主题为“发问与答问”,语文知识的内容则包括“逻辑思维与语文学习”和“病句修改”。全书230页内容包含 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和创作的训练,课文包括文学类与实用类、古代与现代、本土与外国的作品。如果课本收录一篇报道文学,即说是“报道文学课本”;选用 一篇华教课题的系列专题报道,则说成“历史课本”“政治文宣课本”,实在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有误导读者之嫌。
独中高中华文课本编委会成员由大专院校中文系讲师和独中有教学经验、有教育热诚的教师组成,编委的专业和努力,应受到尊重。即便如此,课本编成必还 有可批评之处。凡课本的审阅者、教材的使用者、甚至是家长、公众人士,都可以针对课本提出意见,但在提出意见之前,应先对独中的教育状况有一些了解,对课 本的体例有一些认识,以免意见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在提出意见时,更应放下狭隘的、主观的心态,以免错误解读课本选文的用意。只有成熟的、理性的、有建设 性的意见,才会让课本更臻完善;反之,则带来破坏。
文:苏燕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