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拉大学老年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信廷说,大马有2项法令监管护理中心及疗养院,分别是福利局的护理中心法令及卫生部的私人医疗保健设备及服务法令。

他指出,老人院及孤儿院须在护理中心法令下注册,但福利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只有286间老人院向福利局注册,而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有约1000间老人院因不同原因而没注册。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该研究所针对国内的老人院展开研究及调查发现,国内有许多老人院基于3种原因没有向福利局注册,即不了解法令、不符合标准及没有更新执照,其中不符合标准是主要原因。

“很多老人院并不符合福利局设下的注册条件,尤其在安全标准方面,老人院的设备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消拯局及卫生局的批准,此外,还有附近的居民反对。”

蔡信廷说,也有一些老人院管理层不了解法令,认为向社团注册局或大马公司委员会注册后,就不必再向福利局注册,其实政府已立法老人院必须向福利局进行注册。

“政府立法要求老人院向福利局注册,当中牵涉很多问题,包括民众非常关注的卫生问题,因为如果万一老人院发生传染病,那么这事件是由谁来负起责任?”

探讨设老人院协会

他表示,老人院向福利局注册,除了获得当局津贴及援助外,最重要是让政府掌握老人院的存在,以便一旦发生事情,政府能够采取应对步骤。

他也说,至于第3个原因,没有更新执照,不排除一些老人院换了管理层,新任管理层不清楚老人院执照逾期,不过他相信这种情况不多。

为了让相关业者更了解设立老人院的条例,博特拉大学老年人医学研究所暂定在2月期间,邀请该研究所调查所得的500多间老人院代表,出席一项会议,以探讨在全国及各州成立一个老人院的协会。

蔡信廷表示,国会不久后将提呈有关老人院的新法案,希望全国各地老人院负责人之间能够合作及协调,成立老人院组成的协会,以便能有来自老人院领域的代表,与政府洽谈。

“成立老人院协会的目的是作为联络平台,希望老人院负责人出席该研究所举办的会议,由该研究所讲解他们的方针,并让政府收集业者的反应。”

他说,大马老人院有特殊情况,分别有由教会、佛教及慈善福利团体所成立的老人院,有者收费,有者全免,或由非政府组织为老人院进行筹募基金。

但是,蔡信廷指出,上述老人院收取乐龄者的条件各异,收费式的老人院,费用逾千令吉,贫穷乐龄者则无能力进入,而那些免费的,只收容有自理能力的乐龄者。

“虽然政府管辖的老人院,同样没有收费,但条件是乐龄者是单身,没有孩子及疾病,并且可以自理,若患重病,院方会联络送乐龄人进来的负责人,要求接走他们。”

政府津贴不够用 开源自力更生

怡保安宁之家顾问何有明表示,向福利局注册须遵守当局的标准,包括提供老人院的环境、能力、组织架构、行政管理等资料,并须符合地方政府、消拯局及国能的安全标准等。

他说,该院申请后等了一年多才获得政府的津贴,第一年获得约9万令吉、第2年获得约10万令吉、第3至第10年每年获得约14万令吉,惟在2015年只获得5万5000令吉,另外5万5000令吉拨给了安宁儿童之家。

“安宁老人院是由佛教组织管理,获得福利局常年津贴,所以进来的乐龄人都是全免。目前安宁老人院只收容50个乐龄者。”

何有明表示,安宁老人院于2005年至今,每年都获得政府的津贴,近年也获得苏丹阿兹兰沙基金会的捐款,虽然如此,老人院开销很大,所以有关津贴及捐款是不够的。

他指出,该老人院也自力更生,靠另2个收入来源,一是靠民众及社团的捐献,另一个是老人院进行资源回收及义卖鲜花。

“我们只收有自理能力的乐龄者,但有者在几年后,因为健康恶化而无法自理,虽然如此,本院创办人兼管理人空弹法师慈悲为怀,继续收留及提供全免。”

他说,秉承慈悲为怀的理念,安宁老人院不但提供三餐、医药治疗及检查,一旦有乐龄者不幸逝世,若死者没有亲人,安宁老人院甚至为其打理后事。

别送亲友到没注册护理中心

福利局表示,全国目前共有286间护理中心(老人院),包括私人及非政府组织,向政府作出注册,至于隶属中央政府的,有9间是老人院(Rumah Seri Kenangan)及2间疗养院(Rumah Ehsan)。

政府的老人院收留贫穷、无依靠、需要保护但可自理的乐龄者,而疗养院是为贫困病人提供照料、保护及治疗,包括贫穷、无儿女、无自理能力及需要保护、照料及持续医疗的乐龄人。

福利局指出,在1994年护理中心法令下,所有护理中心有必要向福利局注册,但仍有护理中心没有向福利局注册。

因此,福利局呼吁未注册的护理中心尽快注册,并谘询注册程序,因为该局不再与拒绝注册的护理中心管理人作出妥协。

“民众受促经常保持警觉,并与当局合作,举报那些没有向福利局注册的护理中心,同时不要将亲人送到有关护理中心,以避免将来发生任何问题。”

每月300福利金微不足道

博特拉大学老年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信廷说,政府应重新检讨现有对乐龄人的政策,并召集相关利益者、私人企业及老人院营运者,一同合作协助老年人。

他表示,虽然政府在乐龄人福利上,提供每月300令吉社会福利金,但设有条件,如乐龄人无人照料、没有财产等,惟300令吉在现今社会是不足够应付日常生活。

“政府每年拨款约4亿7400万令吉,大约有14万多人受惠,但经过本研究所衡量,不论乐龄人是否有疾病,300令吉社会福利金是不够地。”

他续说,政府不能因为提供社会福利金,就表示完成政府的责任,在解决乐龄人课题上仍有改善的空间,此外,非政府组织及慈善机构也须扮演他们的角色。

蔡信廷表示,政府所办的老人院不见得比私人界来得出色或有效,因此他认为政府不适宜办老人院,反而应资助私人界办理,政府比较适合监督老人院的角色。

针对政府根据政治意愿及民众舆论,将退休年龄从55岁逐渐提高到60岁,他个人认为退休年龄应视乎个人的体能及需求来决定,不是政府强制退休。

他指出,乐龄人士是一个很广范围的课题,他们从职场退下来之前,作为雇主理应教导员工正确的退休生活,避免因为他们没有退休规划,而在晚年陷入困境。

跨部门合作应对人口老化

政府透过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与卫生部之间的合作,展开了“蓝海策略”计划,以协助有需要的乐龄人,例如拨款资助慈善志愿团体、人口老化研究及收容乐龄人。

社会福利局向本报表示,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在2015年截至6月,通过该局已拨出2亿5214万令吉,帮助照顾13万8892名乐龄人士的基本需求。

福利局指出,截至2015年,福利局在全国一共有9间老人院为1619名乐龄人士提供保护及照料,以及2间疗养院则收容218名病人和乐龄人士。

在2015年,社会福利局拨出355万3200令吉,用来津贴国内25个援助乐龄人士的慈善志愿团体,津贴的目的是减轻有关团体的负担。

该局也资助人口老化的研究,即由大马博特拉大学老年人医学研究所展开的《人口老化结构与影响》及《乐龄人士在2030年对设施与服务的需求》。

确保有尊严生活

此外,该局表示,在应对人口老化课题上,来自政府机构、私人界、慈善志愿团体、当地社区及民众、活动策划人等的跨部门合作,必须获得提升。

该局也指,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涵盖就业、卫生、交通、财务及福利援助等,并承诺继续保障乐龄者的福利,以便他们能够独立及有尊严地生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穆斯林旅游商机无限

东方脉动

根据旅游谘询公司Crescentrating及万事达卡(MasterCard)合作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2015年全球穆斯...

阅读全文

华裔争话语权 不能靠多生育

东方脉动

我国华裔常年以国内第二大民族身份自居,惟人口比例却在逐年降低,从1957年马来亚独立的37.2%降至2010年的24.6...

阅读全文

青年理财观亮红灯

东方脉动

所谓“天下父母心”,爱子心切的父母总想著要将一切最好的留给孩子,即便孩子成年后,金钱援助也不间断,然而在无需承担家庭的安...

阅读全文

传统咖啡制造业前景

东方脉动

当槟岛乔治市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城后,乔治市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咖啡行业一时间极为火热。当时,就有人认为老...

阅读全文

提案呈政府 有效传达华社心声

东方脉动

根据华总网站简介,截至2005年12月,我国的注册华团将近8000个。2006年出版的《马来西亚华团总名册》,依据社团9...

阅读全文

“网络红包”强势崛起

东方脉动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这种在外人看似图个热闹的玩意儿,对大马旅华商人林聪明而言,一个小小的“网络红包”背后却是...

阅读全文

家庭不如意 孩子想自杀

东方脉动

我国自杀率有日渐年轻化现象,小学生自杀和出现自杀倾向的案例也不少,让人忧心忡忡。根据美国大学曾经针对中国的自杀案例进行研...

阅读全文

华人新村城镇化

东方脉动

根据官方统计资料,大马共有22%的人口来自全国450个华人传统新村,由于新村居民八成是华人,因此新村很自然地被等同于华人...

阅读全文

大马独居老人现状

东方脉动

常言道,人生70古来稀;踏入21世纪的今日,生活素质及健康保健的服务早已大大提升,而大马人民的平均寿命,也早已超过70岁...

阅读全文

文物馆发扬传承 社团转型寻新定位

东方脉动

从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历史来看,本地的华人社团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但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是华人组织的根基。本地华人社团...